1515 Young Artist Creation Plan
2020 Delong Cup · Steel Sculpture Creation Camp
生命的生灭让其价值回到了过程本身,在我看来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其价值亦是如此。在我个人的材料创作中始终离不开的是对于材料物质性与身份的考量。我希冀于将新的思考和关注物化为雕塑形式,探索着材料的艺术语汇。金属作为我自己这两年参与国内外在地与公共艺术实践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媒材,与我相识相知。当涉足于熔炉旁、料场内 ,我试着关照着他的始末。一年分四序,材料身上何尝没有四季的流转。时刻发生着反应的分子会让金属剥蚀,而逐渐隐去了光泽的金属将有机会重新经历一次淬炼和重建。金属也就承认了自己此刻的存在仅是其此世的临时状态。在我主观看来,经时间劣化后的金属材料也变得不再与自然那般的格格不入,作为人工提炼制造的材料与自然界的材料似乎相去甚远,但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在其生命回溯后的某一刻,他是否可能成为新的自然的一部分。
谢敬驰的作品《长物》由寻常生活中废弃的钢铁制品创作而成,由三个独立部分构成长5米、宽5米,高2米的雕塑。作品通过将剩余物的组合再创作,将生活中私人化的物件转化为具有观赏性的雕塑作品。艺术家通过收集废旧的生活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剩余物,将它们进行分割、重组,并在铁板形成的弧面上进行焊接布局——废弃的铁窗、把手、暖气片、床头、栅栏、引导牌等经过切割与焊接,或交错或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红、黄、蓝、绿、白......丰富的色彩与不同肌理为空间增加了层次。与此同时,对于细节的处理,艺术家采用浮雕的手法,通过控制碎片微妙的起伏和倾斜的方向,引导观者的视觉动线。
我在尘埃落定的剩余物堆中择取一隅。
用光的形式切割、冷塑;试着凝固住其彼时彼地的时空状态。
剥离出的物与影,似料海汪洋中的冰山,包容在场者的游离与想象。
——谢敬驰
功能性物件的回收再利用,让废弃的材料重焕新生,并通过一种新的形式与媒介,提取物质信息。保留材质个性的同时,捆绑、切割、挤压......这些剖面不仅展现了妙趣横生的空间图像,也在影响着空间体验,彰显着人工的痕迹,承载着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些材料因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纯粹与清晰的属性。它们表露着艺术家面对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对自然演化下的剩余物和工业生产之余的廉价废弃构件的窥视。私人化的物品经过整合,集中呈现在同一空间中,既有原持有者之间横向的差异,又因时空转换,产生时间上纵向的冲突,同时它们相互联系,并依托圆润的铁板截面产生联结。作品作为时间与空间的切片,通过人与现实、过去与当下、陌生与熟悉之间的关系牵引着观者游离的思绪,并引导观者在剩余物的自洽中找寻隐匿其中的叙事线索。艺术家通过将废旧物件的陌生化处理,探讨生活中常见之物与当下生活之间的关系。废弃的材质成为一种承载着时间与故事的符号,展现出物件原有的生命进程,并将背后的冲突关系引向当下的物质消费与工业标准化环境,隐喻着人、物的无限循环。谢敬驰的作品利用废弃的现成品进行再创作,将剥离而出的物件所携带的信息置于全新的语境中,赋予材料以新的秩序,引发观者对被遗弃的宁静之物的共鸣,与对时间、空间关系与语境转换的思考。
作者:田园
编辑:田园
监制:张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