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人之“天性”的绘画(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1/1d725bddaa234e8daaa082c327696a9b.jpg

张应中作品《沉浮》

(布上油画 135cmx100cm 1986年)

我不敢说画画这一行,是三百六十行里的最末一行,但把行业当“部落”看,它确属最“原始”的一个部落。因为这个“部落”,在人生轨迹中,它始发最早,从幼儿期就开始萌芽生长了。而不为“分化”所动的画画这一群,更是特别“顽固”坚持的一群。但是,正像别的行业一样,其中“实干家”和“优秀分子”只是少数。大量的,是在行业里“混着”的,“投机”的,“坑蒙拐骗”的。艺术这一行,绝非像“艺术家”自诩的那样:清高、聪慧、绚丽、灿烂。那些人的所谓“作品”,好东西寥寥无几;出自伟大“心灵”及“真情”者,则更是寥若晨星。那里面,垃圾无数,莫名奇妙的东西则更多……都是来自那“原始部落”之手。

   在网上读到一篇有关陈丹青的文章,说他们到了纽约,与木心先生交往,才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不对等”,难过极了——“明显感到自己在文化修养文学修养上的不足。于是他们商定凑份子——每人每月15美元——请木心先生讲授文化课。具体授课内容,木心先生提议还是限定在《世界文学史》方面上。因为,文学与艺术密切关联,世界文学史对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的社会历史、思想哲学的表现是全面的,了解世界文学史是开阔眼界,提高文化修养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再说陈丹青>: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312052&do=blog&id=943331

这一课,一补就“长达五年之久”。在经过这“ 认认真真孜孜矻矻地‘充电’”以后,陈丹青才变得思路开阔,见识过人。除开画画,他还能思善辯,著书撰文,成为了那远离“原始部落”的陈丹青。所到之处,都有他独到的见解。文章一篇一篇地写,书一本一本地出。当“原始部落”有人骂他“不务正业”,劝他“归队”时,他却轻松自在地说:“我早已不在乎画得怎样了!”还有人指他“退步”了,他干脆就将自己的书,取名为《退步集》,以反讽那些不解其价值的人。因为他早已看透:只知画画,画得再多,又能“怎样”?…… (全文完结)

——张应中.2012.07.01.长沙.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