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宣纸的诞生

居“文房四宝” 之首的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的杰出代表。“宣纸”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的记录。作为与艺术共生、与文化共存的独特手工技艺,你知道宣纸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造纸本质上是一种将各种植物纤维重组的技术。不同的纤维能组合形成不同的纸。制作纸张时,首先要取得纤维素,即去掉植物纤维中的木质素、果胶等,制成纸浆,之后对纸浆进行抄制,形成纸张。

最大手工宣纸“三丈三宣纸”制作场景





宣纸原产地安徽泾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该地种植的青檀皮质地细腻,纤维均匀、丰富、易提炼,成浆率高,吸附性强,奠定了宣纸上佳的润墨性。沙田草茎秆柔软,富有韧性,保证了宣纸良好的稳定性。这些原料经采集后,被反复揉炼,并被放置到山坡晒场摊晒。整个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通过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现象的反复作用,原料被自然漂白,脱除了易氧化物质,植物纤维也得到钝化,有利于延长成品纸的寿命。


浆皮





被砍下的青檀枝首先要在火灶上蒸煮,以去除死皮。泾县的田地含沙量较高,沙田稻草茎秆黄叶色泽黄亮,比普通稻草更适合造纸。采集来的稻草首先要用石灰呛、腌,腌制一段时间后,再洗净、晒干,之后再次加碱、蒸煮。经过几次三番的洗涤、蒸煮、晾晒,青檀皮和沙田草充分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就像老艺人们所说,“日月光华,水火相济”才能成就中国宣纸。


抖草坯





燎草和燎皮收下来后首先要洗涤,洗好后用榨板将水榨干,再送到皮草选捡房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的老皮。筛选工人通常为眼明心细的女工。经过选捡的皮草料要转送到碓房进行碓打。经过人工精细挑选,好的草料可做成精品宣纸,剩下的次料经过处理后做成宣纸的外包装。所有材料都得到充分利用,真正做到环保节约。


挑滩





碓皮的工具是现代人难得一见的碓和石碾。石碾用来碾草,通过碓头的敲打撞击将檀皮的纤维糅合。经过一两千次的敲打,加上工人不停翻边,檀皮最终形成一块长条。因此,宣纸的生产有“千锤百炼”之说。


碓皮






碓打过后需将碓好的长条皮料切成小块。切皮不仅需要力气,还得有一定的技巧。没有长期积累的经验,一不小心就会将原料纤维切得支离破碎,影响宣纸品质。切皮之后,小块皮料将经过二三十分钟的“踏料”处理。工人一只脚顺着缸的一边不停地踩踏,让皮料的纤维完全融合。这与和面的道理相似。踏料之后,和好的料被装进大布袋后再被放入水池中捣洗。这道工序也需二三十分钟的时间。一些杂质、灰尘将通过布袋的细缝被过滤掉。捣洗结束后,布袋里剩下的就是洁白的纸浆了。至此,整个制浆过程才算结束。


切皮





原料浆板被打碎成浆絮后加入一个巨大的清水池里。两个工人抬着放有细竹帘的竹担架在水里抄上两次,细竹帘上就留下了一层层薄薄的纸浆,水则从下面的竹担架里流走。然后,细竹帘被放上一张有定位销的大木床。只需轻轻一揭,纸浆就和细竹帘分开了。这一工序为捞纸,是件重体力活,一般都是年轻人来做。以一天做十刀纸计算,工人需要摆动手臂两千次,提腰一千次,从凌晨三、四点干到晚上,十分辛苦。捞出的纸浆层层叠叠,像刚出锅的内酯豆腐,到一定数量一定厚度,就用大木板压上,再加上千斤顶,挤掉水分,就可以进行晒纸了。


捞纸





晒纸其实是烘纸。工人把捞出的纸张初步挤干水分,一张张贴到滚烫的十米长的纸墙上炕。挤过水的宣纸像豆腐皮一样薄,工人们揭纸的速度要相当快。晒纸车间中间是石灰排,排面由石灰加上墨液,用铜镜人工打磨过,排里烧着煤。捞出的宣纸经过压榨、烘干、浇水浸湿后送到这儿由晒纸工人一张张揭下来,再用天然松针刷把它们刷上排面烘干。滚滚热浪里,工人们赤膊上阵,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在他们手中显得特别柔顺。晒纸房中热浪扑面,待上片刻就会大汗淋漓,所以晒出好纸并非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经过捞纸和晒纸,终于到了最后一道工序——剪纸。剪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检验,二是剪裁。经检验合格的宣纸用特制的大剪刀进行裁剪。宣纸的计量单位也因此被命名为“刀”。


剪纸


检纸


一张张国宝宣纸,在检纸工手中要经过多次检查。看上去简单的看纸检验,实则技术要领十分深奥。一位技术过硬的检纸工,能在一片耀眼的白色中,以极快的速度发现纸面最细小的空洞和破损,而且知道瑕疵产生在哪个工段,也就是俗语“剪纸的师傅捞纸的匠”的来历。


选自《书法教育》中小学版2020年第肆期

《现代书画用纸的类别与工艺》



《书法教育》(中小学版)2020年第4期

点击图片购买




人美融媒体编辑平台

责任编辑:刘亚刚 徐维 王珏英



- END -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60

 邮箱:rm_rmt@163.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