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批评家 贾方舟
研讨会时间:2011年6月11日上午
研讨会地点:中国美术馆七层学术研讨厅
我觉得今天我们的研讨会开得非常好,每个人都把自己对曹明冉艺术的感受,以及认为存在的问题都讲得非常好,这个展览对我们这些做批评的人应该是一种挑战,我们现在所持的价值观,有关“雅”与“俗”传统文人审美标准就是唯一正确的吗?大众的审美、大众的喜爱到底应该如何来评价?大众喜欢的东西,为什么文人恰恰不喜欢,就认为是俗,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值得讨论的。我认为“雅”与“俗”应该是指艺术格调,而非生活中的个人趣味。文人们虽然在提倡雅,其实每一个文人也都有很俗的一面。大家都知道像明代的沈周、唐寅、文徵明这些画家都画过大量的春宫画,这就是他们俗的一面。中国文化有两条线,一条是显性的,就是写进美术史的那些人和作品。还有一条是隐性的,那就是入不了史却一直存在着的。因为在每个雅人的身上都有俗的一面。我相信,每个人在面对一朵娇艳的牡丹的时候,无论他多有文化,他都会喜欢。如果有人面对这样一朵牡丹花,他说我不喜欢,我认为那是假话。但是回到艺术中就并非如此,因为关于“雅”与“俗”的判断并不全在画了什么,还在于其格调的高低。
曹明冉画展现场
曹明冉以画牡丹为主,但我看他的心态也存在着一种矛盾和纠结。在他身上不仅是大众化的观点,其实他也希望他的画能够得到雅俗共赏,他并不希望他的画只是俗赏雅不赏,这两个“赏”他都需要。我从他的画上看到的是,虽然他表现的是牡丹花,但是它有一种对抗,他用什么来对抗呢?用表现的气度、强度和力度,用一种强劲的生命感来对抗那种柔弱的东西,那种清淡的、轻浮的东西,我在这里面看到他强调的生命感,和实际上我们看到牡丹柔弱的生命气息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觉得在他身上共存着传统文人“雅意识”和他民间共有的那样一种欣赏趣味,实际上这两个东西是在他身上是共存的,因此我觉得我们从曹明冉的艺术当中可以发觉到很多学术点,可以从学术角度讨论这些问题,今天虽然我们还没有充分的展开,但是大家都触及到了,这是我感觉到这个研讨会非常好的一点。
曹明冉画展现场
作者:贾方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