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家一周所得画三、书一·
不再以午休时鼓足精神作画,而于从容间仍赋予激情飞扬。除《月上海棠》犹属“自选诗词百首”内题材,其余两画,始于己箧内随心所欲撷题为之。此后,本系列画作(己诗意、词意画)皆依例而为。箧内所积既多,信手翻阅,有感乃作,亦诚谓“随缘”也。三画俱是铭记深心之“真幻交织”场景,不消说了。唯自感现电子翻拍稿,无论如何也不可得原物纸面那“流光溢彩”的视象。当然,原画观感还强胜过这屏内幻像,毕竟是好事。回想从前偶有美展会上见某些原画竟远不如印刷品精彩的情形,那份莫名的失落感噢……
并附三画“适时手记”及书稿释文于下——
一、《月上海棠》。词曰:“弥天苦雨声幽远,竟连宵、随风似飘幔。碧庭滞水,浸芭蕉、聚池犹浅。孤灯影,把个纱窗映现。 凌晨觉后心思倦,意念间、清辉掩小院。命途依旧,护花神、海棠溪畔。及功成,千树芳葩璀璨。”其词得于丁酉中秋雨夜,当时宿渝北家兄处,拂晓之际朦胧感之。而何以竟与吾人旧著《海棠溪主》事境两相联系,则或先时家兄住所,亦恰在彼“海棠溪”上源处也。画中景物,自是皆在是非朦胧内,唯取其文辞中数般特出者,凭直观感觉组合乃成视象。而近前现实与远昔意念场景,亦约略衔接、辨识方知。弥天浩茫烟雨中,却仍觉晴明将至,微见之清月下,那蜿蜒柔顺的海棠幽溪,正缓缓流来,似与实境远方假想之江天交汇。更隐约可见那溪畔无数海棠花树,悉数寂然无声却又声势浩大地微泛玉色之光,并有些许飘零花瓣,也随流水款款而至……兹固为吾辈于杳冥臆想间心境之外化矣!识察我心之士,当能体味内中所蕴情怀。尤其今者近、远事境皆趋幻化,感思之下,宁不倍加点头嗟叹乎。彼丁酉岁因雨而得之词共七,撷五阕为画,至此毕。由吾人2017年所辑《蜕心堂自选诗词百首》中本次撷得画境,至此亦暂毕。之后“诗意、词意”画作,则仍将从己箧内众多篇什间信手随机撷取。
二、《凤孤飞》。兹远年怀想昔日乡村生活感受也。词曰:“暮色密围冬岭,细雨藏微霰。短笛声幽婉,老黑屋、灯光暗。 可叹前程今已断!何曾是、路儿汝选?终信春风当未远,则私心犹盼。”画作构成一如文辞所述:隆冬黄昏,细雨微霰中,阴郁寒冽气氛逼人。崇山峻岭合围之下,三二老旧褐泥青瓦房儿,中透幽暗灯光,四下略具乡间与稼穑相干之物事。一子却兀自去到画面左侧高崖边,对着无边山野,横持短笛信意而吹,其呜咽之声,似在这派浑茫杳旷之天宇下婉转低回。亦见有鸟,或鸥,或鹭,或鸦,但定非是凤,正盘旋于主体房儿上方,情味颇堪品咂。兹,吾辈当年身负“黑皮”前程幻灭于斯之际,入骨铭心之真切记忆矣,虽外部场景以绘事需要而有异,其内蕴精神,则凿凿然焉。另,词句“何曾是、路儿汝选”,当针对彼时说辞“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而言;“终信春风当未远,则私心犹盼”,却表明毕竟当时观事未至透彻,总还希望有甚好的改变,会降临于自家头上。此直抒胸臆之画作,侃切笔意,整块色墨,尽凭腕底挥转劲健之势生发,庶可与词作本意相符。
三、《庆春泽》。亦“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附词。虽画中仅题上阕,则实含全词之意。作为可视形象,却又着重以其“漫野遗红,盈山叠翠,秦巴又值春深”之句切入表达。此皆当日自家难以忘怀之记忆:春色晴艳鲜美,大野一派芳菲,而己身方当此际,不唯与众乡民同样挣扎于春荒之内,尤其还因特定之身世遭遇,更觉天地之煦和清丽,与这人生之彻骨寒凉,确是形成极其分明之对照。画中所示山川形貌,仍以实存观感营构得来,休论。只面对这笔下依约可辨之“昔日存身地”,细细回想,其山岭壑梁间,又有几处,尚未留下一己艰辛且是踏实的足迹!譬如说,幅中左侧,那座在白云轻笼之下的小草山包罢,四、五年内,不知有多少次,咱便在这春阳普照的季节,或伫立、或伏卧在那厢(盖为“照山守青”),一方面是以画者之心目,感悟着这乾坤造化的春日之美,而另一方面,却又总是饥肠辘辘,勉力撑持。特别是暗想着能否还有“出头之日”,则真堪称是觉着五内如焚……山水画作,一切社会生活内容,当然也只能是作为潜在之背景了;但吾今既以“作画手记”形式披示己意,亦自应是如实道出相关感受,以供观画之人参看,以免方今对彼时全无知晓的晚辈,竟真个以“沃美山乡”甚或“桃花源”相视也。
书稿释文(五言古体诗)
无题
渺空星斗移,
挚念寸心知。
山岳迷秋雨,
玉庐沐春晖。
回首十八载,
梦魂长萦随。
江原绝旷远,
孤村待人归。
去来成朝暮,
晦明两依依。
作者:江南达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