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元通寺



80年代末我在重庆读大学,学校在袁家岗一高坡上,举目可见烟雨蒙蒙处重钢厂威猛的厂房和男人命根样林立的烟囱。出学校门过大街沿斜坡小路穿过建设厂家属区可直到长江边,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滔滔一江水默默向东去,不时传了来一两声川江号子,空旷悠远感人至深。经常独自溜达江边画些速写,流连忘返很安逸。

重庆同学在大家面前最自豪的就是自己城市的建筑。我曾细心的推敲过重庆的大楼为什么往往感觉都是高耸入云,激情壮观。原来建筑几乎都建在突兀的山包包上,而且大多数时候人都是站在低处仰望,建筑不直冲霄汉才怪,后来去了许多平原城市感觉建筑都是平平庸庸,无法和重庆相提并论。重庆最得意的一张名片就是在琵琶山上俯拍朝天门码头流光溢彩的夜景,自称小香港。

其实重庆最有滋味的是她的小街小巷,令人着迷。在数不清的小街小巷中,元通寺巷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在重庆半岛西面人口最为稠密区,嘉陵江的东岸陡峭半山坡上,一条曲曲折折高底不平的小巷,说是“巷”其实就是3-4米宽的一个弄堂,绝对不能行车跑马,挑担负重行走更加困难,行十米八米就是上坡下坎,或是一个急转弯陡上陡下,没有一处是两个建筑物建在一块平地上的,人口稠密房屋拥挤居民没有街沿院坝之类的空间,生活杂物吃饭聊天活动都在街上,行人穿行其中,遇两家正隔路比手划脚说话,行人得侧身匆匆而过不便东张西望,怕影响了别人的谈兴。房屋皆是泥木结构少许砖混,黑不溜秋斑驳不堪,房屋年龄都在五十六十年以上,如果要拍旧社会的电影,不用去电影工厂,这里是绝佳场境,完全如同《红岩》里的画面无异。

朋友田野带我穿行其中,晃若进入文学故事境界,好似早年看印度电影《两亩地》里脏兮兮黑漆漆贫民窟的情境。田野有朋友住在其中,是个万元户,专门跑广州倒腾服装在解放碑街头卖,已经发了点小财,女主人衣着光鲜,汤的新式发型,面孔白胖华润,说话大大咧咧露出金钱气息。完全不像其他邻里穿着寒酸面目发黄。那天刚好是男主人从广州出差回来,家里炖了鸡鸭,冷热菜肴十几个满满摆了一大桌子,主人敬我朋友为师。

这元通寺是在半山腰,小巷足足有两千米长,弯弯曲曲由青石板铺成。朋友的房子房顶几乎和街面一般高,下几足梯坎才能进屋入户,客厅,破旧沙发,主人床铺,房角高高一堆货物,一张的老式四方餐桌四条高凳子,凌乱满目黑咕隆咚,看得出来夫妻的日子是匆匆忙忙的,下几步坎坎左侧一小通道连接厨房,厨房有3平方左右,是用废旧材料搭成,推窗可见嘉陵江,原来这房子就顺势建筑在陡峭的面临嘉陵江的斜坡上,房屋都是悬空的,所以房间都是步步向下,每进一间房屋都会下几步梯坎,足下都是咚咚作响。这元通寺是房子的正面见不着嘉陵江,故视线相当拥挤不堪,满目狼藉,一点开阔的视觉和清新的空气都没有。

若是站在面临嘉陵江的这一面,视野开阔远山青翠,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有东临碣石望江兴叹的豪情诗意。重庆杂乱中的诗意,卑微中的豪放尽显。我蓦然懂得了重庆人的热情,耿直,豪爽,万种风情全来自这滔滔一江水,来自这身处其中的崇山峻岭。

后来经常去重庆,常常独自行走在潮湿,繁华,凌乱的街头,感受着戴望舒的小巷诗意。世界级油画大师杜咏樵笔下的重庆陋巷,色彩绚丽笔触深情,小巷中红男绿女热烈而匆忙,淡淡的忧伤又总是在画面的某个局部,我感同身受时也热泪盈眶。

有人说:重庆女子是菠萝,表面有刺,其实去皮里面肉很甜蜜,成都女孩象水蜜桃外表柔美娇娇滴滴,核心却相当坚硬,往往有人大呼上当。城市亦如此吗。

我的生存状态很多时候都相当感性虚无,在匆匆忙忙颠沛流离的岁月里,竟然有心思躺在重庆希尔顿酒店柔软席梦思上,想那曲曲折折黑不溜秋的重庆小街陋巷…….。

人生如梦,往往是那些不曾经意的事情,牢牢的占据着你的记忆,令你难以忘怀。

10.10.1.二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