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建南《钢筋森林》:不着生灵而生灵尽现,不着生机而生机泉涌

0k7HzRoii9ginwkNBN9IYjTuKCCObMEYXdBMKmR6.jpg

黄建南国画作品 《钢筋森林》

  山是山,水是水,田还是那方田。

  绿水青山,依山傍水,汲水灌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这是和谐,是理想,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不息的艺术梦想和精神家园。

  然而,一座座钢筋水泥堆积起来的城市丛林拔地而起。

SG60YczjAks0apqfDlCEbXcxDNKBvuDFzPISJE7g.png

《钢筋森林》局部

  黄建南先生的画作《钢筋森林》,既不是几何抽象,也不是抒情抽象。光亮明快繁复的几何线条排山倒海,大色块并置的青蓝野蛮铺排没有边际……第一眼,感受到的就是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这力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几近窒息。

  森林,是人类诞生的地方,是人类生存的摇篮。我们的祖先曾经在绿色的拥抱中度过一段漫长的岁月。而如今,母体被无情撕裂,被摩天大楼汹涌裹挟。曾经草木繁盛,细水涓涓,生机无限的她千疮百孔,再也无法孕育生命……

RF3M8a4hqWo8KqvX9pNG4o6GztctSrK5oJd5ir2f.png

《钢筋森林》局部

  “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早在几千年前,南朝的宗炳就用“卧以游之”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所谓“卧以游之”,实则是一幅再生动不过的“太极图”:出世、入世、游而不得、有心无力,其中出入往返、眷恋超越的内心困顿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卧游”一词,成了“中国山水精神”最精练的表述。从这意义上,黄建南先生《钢筋森林》背后的哲思,与宗炳“卧游”之说一脉相承,唯角度不同而已。

77FEQBt0fb0VpyXRYu1XESRdhgWg9fVJJcm0Ydxs.png

​《钢筋森林》局部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赞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宇宙法则、天地精神,是中国艺术亘古不变的追求。墨分五色、石分三面、栩栩如生、涉笔成趣。讴歌赞美大自然,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最尊崇的就是生机。而在画作《钢筋森林》中,传统意义上我们常见的代表生机的诸如山水草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踪迹全无,它们去了哪里,生机去了哪里?《钢筋森林》,不着生灵而生灵尽现,不着生机而生机泉涌,这正是艺术的无穷魅力。因为艺术不是直给,而是生发,满眼的钢筋森林摩天大楼,生发出什么?你我尽知……(文/李月章)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