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遇上红螺--名家学术交流系列展首期即将开启
序/李海浪 当下的城市生活,拥挤、压抑、紧张,于是,一个能放松、休闲、创作的诗意空间成为艺术家的最佳选择,红螺书院与京北红螺寺隔墙相望,在这里,亲近自然,四季变换的颜色会打动你的眼睛,清晨的鸟语会叫醒你的梦境,山间的花香沁润你的心灵,让身心沐浴在静妙的氛围中,无疑会激发您创作的冲动与灵感。 红螺书院特别策划了“遇上红螺--名家学术交流展”项目,将“此项目打造为一个独特的写生+创作+论坛+雅集并举的学术交流和艺术之旅。游于艺,志于道,艺术家聚而论道、切磋艺术,如同魏晋士人的清谈,竹林七贤的雅集,形成真正具有精神聚餐和观念对撞性质的学术沙龙,真正去思考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未来。 “遇上红螺--名家学术交流系列展”首期邀请到六位著名画家,他们分别是郭正英、李耀林、陆天宁、陈明、曾迎春、王平(按年龄排序),六位画家作品有不同的面貌和风格,郭正英以西部自然风光为题材,注重个性表现,笔墨苍劲厚重,线条刚坚质朴,充满奔放与张力,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格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和画面风格。李耀林作品拥有宏大气象,悠远意境,胸中丘壑,洋洋洒洒,呈现出兼容并包的自然态势,将大自然的丰富与博大收纳于笔墨纸张里,透过他的作品,我们可见山水之灵动,心胸之辽阔。陆天宁的山水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又是具像与抽象的无缝链接,是南北的融合,是自然气象与个人风格的完美结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在“看山还是山”中,有个性的展现,有格调,有语言,有灵魂。陈明作品中体现出幽深的意境,如同在浩渺的宇宙中探索那打动自己的一小片天空,那片天空是朦胧的,是深邃的。水墨的韵味,诗意的表达,有很强的可读性,越品读,越意味深长,曾迎春作为女性画家,她的花鸟作品犹如为观者打开了另外一个奇妙的大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她抛开自然和传统的束缚,大胆、干脆、爽快的表达,尽情地挥洒才情,谱写心中之象,不得不说,她笔下的世界,比自然更吸引和打动我。“画者,文之极也”,在王平淡淡的笔墨里,呈现出浓浓的书卷气和静气,一切看似漫不经心的经营带给人放松和愉悦,所有的紧张情绪都会在他的作品里得到舒缓,在他的山水里得到休憩,在这快节奏的当下,正是需要这样一份平淡天然。 六位艺术家相约于红螺书院,是一场文化艺术的交流,也是文人之雅集,他们的作品必将为观者带来一场大自然的洗礼和艺术的享受。以此,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探索传统与当代的实践中,各自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主办单位:红螺书院承办单位:点滴艺术平台 纳贤文化协办单位:楠溪书院 中和书院展览地点:红螺书院开幕时间:2021年5月13日14:30顾问:郭正英、周建朋策划:李建辉、王文岩学术主持:李海浪特约主持:曾力
郭正英
师从周韶华先生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名誉会长
国家民族画院顾问
中国西部画院名誉院长
甘肃国画院名誉院长
中国新水墨研究会顾问
文化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郭正英工作室导师
《中华英才》杂志社艺术顾问
中国中外企业家联盟名誉主席
“民族百花奖”第四届至十届评委
“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第二、三届评委
蓬勃于枯杆败枝深处生命的绿意
一一品读画家郭正英先生胡杨林画作有感
文/高明学
郭正英作品一 69cmx69cm
我喜品画。
由于喜好和工作的原因,我品读过不少艺术家的画作,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林林总总。她们都给了我不同的感悟和愉悦,或历史钩沉,引遐想蹁跹;或赏心悦目,激情志懿然;或意趣高远,牵神思飞扬。唯品读郭正英先生胡杨林骆驼画作,体内不由奔涌起生命张力的滔滔江流。
浑沌高远的天际,无垠荒漠上密密的胡杨林,枯皮斑驳,躯杆虬劲,迎着戈壁荒漠的朔风和砂砾,倔犟执拗地挺立着;树冠处,却笼着一袭明亮的新绿。山峦起伏,缥缈而悠远,几峰骆驼跋涉其间。骆驼和赶驼人形象模糊,但神态肃穆,步履艰难一一这,就是郭正英先生胡杨林骆驼题材画作的基本构图与色调。
郭正英作品二 69cmx69cm
众所周知,胡杨树是生物界极具生命力的物种之一。它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它向世人昭示的是,物化了的生命与精神生命不同凡响的意义。千百年来,它被人们赞烦和讴歌,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不畏艰辛的精神品格。而骆驼,则是动物界不惧艰难险阻,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生命力极为顽强的动物之一。它高昂着头颅,迎着风砂,顶着酷暑,迈着顽强的步伐,长年跋涉于环境恶劣的戈壁荒漠,彰显出勇往直前的精神。
诚然,一幅画作的生命力以及高下分野在于其所蕴含的美学品格。画作的美学血脉又根植于对于生命的讴歌与礼赞。唯其如此,无出其右者。郭正英先生把胡杨树和骆驼作为他画作的主要题材,足以见得其领悟和掌握了中国绘画美学的精髓。
郭正英作品三 69cmx69cm
艺术家的创作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从来都是没有的,既便是雅趣闲情的花草鱼虫,也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艺术家的生活情趣及艺术化了的生活,而艺术家终极的情怀,终究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只有这样,她的画作才会赋予灵魂,有了强烈的感召力量。一个画家,只有具备了深邃的思考和宏观的生命意识的思想高度,他的画作才有可能达到哲学思维的境界,才能给观众以触动和震撼。我了解过郭正英先生,他驾驭绘画题材的能力是多方面的,那些散发着春天气息的腊梅,令人垂涎的葡萄等等,都是他擅长的题材。然而,近几年,他以胡杨林和骆驼作为他思考和表现的主要题材,足以说明他对生命本源的关注与思考。
郭正英作品四 69cmx138cm
郭正英先生的胡杨骆驼画作,看似苍凉、荒蛮,其韵味,实则充满着悠长的意境之美。意境即气韵,即作品氤氲出的浓浓的气息,这是从作品本身出发,散发到作品之外的令人咂摸不尽的韵味,这种韵味的内涵就是作品给你的思考及作品灵魂思想,承载它的是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思想,可以通过学习、思考以及人生阅历的丰富而获得,因而,它可以认同他人和与他人同步同趋,但艺术是极具个性化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艺术家,这也是鲁迅所说的“这一个”。有别于他人的鲜明的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是它的艺术作品感染力的根本所在,是他独特的人生历练和长期的艺术实践的必然结果。譬如,张大千先生的泼墨大写意,为什么只产生在他的晚年,这是因为他的人生感悟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使得他的人生体验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他的艺术表现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郭正英先生的胡杨树和骆驼画作,每一根树干,每一峰骆驼,甚至树干上的每一处疤痕,都躁动着生命的张力。远山近景,气韵流畅,透露出有别于他人画作的苍凉之美,荒莽蛮之美,艰辛之美,顽强之美,生命之美……站在郭正英胡杨树,骆驼画作前,说不尽的胡杨骆驼美,品不完的生命苍桑美!
郭正英作品五 138cmx69cm
郭正英作品六 138cmx69cm
郭正英作品七 138cmx69cm
郭正英先生的胡杨林骆驼画作,其所以给我唯美的震撼与享受,还在于它精准地把握了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基本原则。要达到形神兼备,需要艺术家具备两方面的功底。一方面,艺术家需要有较深厚的思想修为,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最能反映美学内核以及反映生命力的意象。正如巜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一书中作者所阐述的结论那样:中国美学属于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是美学的最高语境,是作品精神的内在语境以及作品的内核和神韵,而能否敏锐准确地捕捉到这种意象,又是艺术家思想深度的体现,正如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言:“迁想妙得”。有深度的思想,才会有深度的作品。
郭正英作品八 69cmx138cm
要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高度,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另一个功底,即艺术家必须具备高超的艺术表现的能力。艺术表现是作品灵魂的具象化表现。无疑,郭正英先生在他的胡杨林骆驼画作中尽情的挥洒着他的艺术天分。看似枯槁衰败的胡杨树,树冠处却笼罩着一抹淡淡又明亮的新绿,使人立刻联想到死亡与新生、枯败与繁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形象模糊,神态艰韧的骆驼以及荒原中的牵驼人,使读者立刻联想到,跋涉的艰难和生命力的顽强。青黛色的天际和渐次模糊的山峦,远山近景,相得益彰,整个画面气韵流畅、疏朗得当,给人以美的震撼与艺术的享受。
郭正英先生胡杨林骆驼画,无论题材还是艺术风格堪称当今中国画坛上的一抹亮色,一朵奇葩。我们有理由相信,郭正英先生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