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梁松林,1971年出生,籍贯广东阳江。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导师陈新华;2007-2008年研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精英班。
现任教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国画工作室主任,广东省“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专家。
采编:王艾 蔡祜
Q1
无论是山石类型,树木类型,或者蔬果类型。在您的作品中都能给人一种飘渺、梦幻的感觉。给观者以充满宁静感的精神之旅。能否谈谈你在创作这些作品时的想法?
梁松林:这些作品创作于不同阶段,是我对不同生命时期的独特感受,山水题材来源于四川藏区高原的感受——神秘、奇特、有灵性。树木类型则是某一时期针对超越有限生命的独特感悟而作的,那时期受到一些病痛的困扰,也遭遇了一些生死时刻,因此作品题目会引用一些佛家的“梵”、“涅槃”等字眼,表达这种感悟。白菜题材则是到平常生活中去发现一些精彩和与寻常不同的东西,作为对互联网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的一种感受,我常常在想,再平常的人都有其非同一般的能量,都会有绽放绚丽光芒的时刻。在汶川大地震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另外,作为一名老师,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的学生常常会有让人惊讶的表现。这会引起我作为老师的职业习惯性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作为老师,该怎样学会欣赏那些我们平常所说的表现差的学生呢?因欣赏常常让人产生巨大的能量!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求我们放下成见,清空杂念,这又会引起我对人性的思考。选了最平常的白菜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东西来画,不知不觉融入了一些山水的形象进去,就是想把一个平常的东西画得不平常,有大气象。从这个入手,还想做更深入的探索。这几个类型的变化实际上可以看见我思想发展的一些轨迹。
平凡小品001 44×48 cm
平凡小品002 44×48 cm
Q2
在决定走上山水画这条路之前是否有某些书籍或者某些思潮,对您在作品上所呈现的这种古静幽奇的面貌有过某种促进作用?
梁松林:画山水画实际是我在美院三年级分科时,对山水、人物和花鸟三科比较后的一个选择,仅仅是因为觉得古人在这个领域比后两者投入更多的心血,积累了更多的技巧,因此值得我去学习。分科虽然从学习角度来讲,会使你学得专业点,另外啥都学点也会有好处,但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个人创作不必要这样分科,那会把自己局限在既定的框框里去,局限了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局限了人的审美力,我们在一个前人已经预设好的审美范畴里打转,这样是谈不上自我生命体对自然万物的独特敏锐的感受的,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画的一个局限性。我画的东西不会局限于传统山水画既定题材乃至样式和面貌。
涅槃——枯 178×90 cm
远方的雪山 69×48 cm
Q3
我们知道您师出贾又福和陈新华,这两位画家代表的是南北两种迥异的艺术表现风格。您在艺术道路上,这两位老师的绘画风格对您造成哪些影响?您如何看待造型和表现之间的关系?
梁松林:在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他们的人格精神力量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风格差别很大,但两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拒绝套用任何前人的现成形象符号,而是强调在自然万物中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去创造新的符号!另外,与其说他们关注山水,不如说他们关注个体生命在时代和命运际遇背景下如何“悟对通神”!这是对传统山水观照方式的一种超越。这都是我认同的。在跟随他们学习的初期我会着意学一些他们的表现手法,但不要紧,这是个过程,因为这个理念,要求的终究都要从成法里摆脱出来,以悟得无法之法!因此,现在我的作品慢慢出现了一些新的风格,但我不急于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甚至认为没有自己的风格面貌也不要紧,因为现在不管是画商,藏家,画家,都急于要求形成所谓的风格,而很多画家会因这些过早的风格而框住自己一辈子,这很没趣。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探索塑造时期。这个从两位老师的探索过程也可见一斑。过程可谓异常艰辛,他们都是“苦学派”。另外,他们都为自己设立一个非常高的标准,认为非如此难以达到有高度的创新!这也影响了我。高的表现同时也是自己心境的自然流露,因此造型也好,风格也好,实际最终都归到一个东西——心。
林溪河畔 69×46 cm
Q4
在您作品中关于传统元素与当代元素的结合问题,您有哪些考虑?如何权衡当中的轻重?
梁松林: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所谓的元素是指什么?是关于画面造型、图式的还是精神理念和情感方面的?如果是前者,纵观中外美术史,一直都是在融合传统元素发展前进的,不存在完全意义的嘎嘎独造,因此,没结合就没发展,没继承也没发展。就算是上世纪初叫嚣革传统的命的西方现代派,他们的作品也是在吸收传统过程当中出来的,只不过他们有些人用的是东方或是非洲的传统造型语言而已。因此,传统只是一个宝库,艺术家可以各取所需。艺术家在创作时就是要有万物皆为我所用的胸怀。如果是后者,那是一个混沌的东西,虽然我们知道自己的精神、情感肯定会受传统或周围的东西影响,但我们难以分清自己的精神思想感情结合了哪些传统或别的什么东西,这个很复杂!太理智去区分这点我认为有害对事物整体混沌性的把握。另外,当代元素又是指哪些?对于这个我也想了解一下。但有一点,就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思想感情只有是当下的,这才会使作品有生命力。
二、至于怎样结合的问题,实际上,我不太关注怎么在作品中结合当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怎样才能在作品当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才是画家首要考虑乃至全力以赴去做的。
侗寨秋岚 69×46 cm
Q5
在您的《山灵》系列组画中,我们在静逸的画面中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生命力,生命在韵律中膨胀,几乎就要超过了画面本身。这是否是一种您对自然生命的思考?
梁松林:表现生命的张力感一直是我在探索追求的!因为在我看来,那是具有人格性的东西。
山灵之十五 68×34 cm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