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绘画学的“朮”与“道”

绘画学的“朮”与“道”

任何学问都有朮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朮在于战胜,而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並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然在绘画学领域也有“朮”与“道”之分。绘画学的“朮”在于表現,而绘画学的“道”则在于创新。
从数万年前古岩画的诞生算起就己经是具象(血手印岩画)、意象(简笔画动物岩画)、抽象(简单符号岩画)三象并存……

后来,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西方绘画逐渐以具象为主,而东方绘画则以意象为主……
而绘画的“朮”也有明显的不同。西方绘画是以焦点透视为主的如实描绘对象的具象绘画;而东方绘画则以意象绘画为主,除了运用焦点透视方法以外,还用散点透视,同时在表現人物画时,还要贯彻“主大仆小”的原則形成一种“远大近小”的透视方法(如唐人宫乐图)……

唐人宫乐图1)




在绘画学的“道”这方面,則东西方都是相同的,都是以创新为主。因为绘画这门学问的宗旨就是要创造长存于人们心中的全新的艺术形象。如西方的蒙纳丽沙、大卫、最后的晚餐、日出印象……

2)蒙纳丽沙



3)日出印象




东方艺术中的清明上河图、倝熙载夜宴图、五牛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
4)千里江山图(局部)



5)富春山居图(局部)



总之,绘画学的“术”是一种技能、技巧,是当今社会中以绘画为职业的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夲领,他描绘的美术作品必须迎合大众的心态,才能获取一定的经济价值,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而追求绘画学的“道”則是画家的一种崇高理想,是画家的毕生所求,画家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厉经千辛万苦,才能达到突破创新的境界。

我个人认为,李可染的侧逆光山水画,己经达到绘画学的“道”的境界。当然李可染创新的侧逆光山水画也是有个从无到有的发展演变过程……

其一,李可染在南方写生期间,有一天傍晚他看見夕阳的侧逆光照在山峰上非常美……于是他就产生了想在山水画中表现侧逆光的冲动。

6)速写




其二,李可染知道在传统山水画中,约定俗成的是不表現光(指太阳直射光)。李可染早期的山水画也是不表現光。(如“花果山”这幅画)

7)花果山




其三,李可染知道自己以前画的不表現光的山水画有局限性,如“花果山”由于不表現光,因此山的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全黑”,层次变化不夠丰富……因此他在自己的一幅速写上题写“山光的研究”五个字。我觉得这五个字内涵极其丰富,他把传统山水画不表現光(指太阳直射光)的束缚,作为自己突破创新的突破口,由此可見“没有突破,哪来的创新”。李可染侧逆光山水画的成功,正是突破创新的最好证明。

李可染经过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断的艺术实践,终于在1978年创作出“千巖竞秀万壑争流图”这幅画。

8)“千巖竞秀万壑争流图”



这幅画正是由绘画之“朮”升华进入绘画之“道”的杰出范例,李可染用他的绘画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绘画理论,给中华民族留下珍贵的艺术遗产,李可染是当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