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光感理念日记(8)
Light Sense Idea Diary
科技之光(4)
前 引
“簇族艺术作品当中,这些小簇头和它的组合,在通常意义下是找不到的,所以大家要完成理解前人留下的旧迹,就不得不超越现有的证据;不管这些旧迹是考古方面的、美术史方面的、还是建筑方面的,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引发更多新的发现。光影情趣的介入,隐喻生命体的更新;从天体之光、宗教之光、科技之光、哲学之光中窥见于此,象征的价值为人慑服。”
科技之光目录:
一.科学技术成果与艺术归属大美自然
二.科研工作的探究方法
三.艺术和哲学与科研的衔接与实践
四.科研探索光与现代实验的方法
五.新维度下的科技与艺术创新之路
。。。
。。。
。。。
四.科研探索光与现代实验的方法
“科学的创新者永远不会站在更有把握的地方”——托马斯·库恩①
在假定实验条件下构建的成果被认定为理所当然,会形成“判决性实验”。歌德当年对牛顿提出的光和颜色的理论做出了批评,这将修正研究者对课题研究展开新的视角。
牛顿1671年在给皇家学会的一封信是这样描述他的“判决性试验”——光与颜色的新理论 “白光是由具有不同可折射度的多种光线组成的(这就是说,当光线穿过一个棱镜时,它们会有不同数量的偏折),并且颜色就取决于其可折射的光的属性。”②
而这被卡特赖特③和库恩认为:如果这被科学作为推理的模型是不可取的,库恩宣称“牛顿为其理论做的实验文献记录,在简单性上是一个经典。”④
牛顿的工作是关于描述光线的行为——光的本质,而歌德的实验常常会涉及到光。歌德在实验室描述了完整的光相互作用的复制性,他做了一个实验是:晚上蜡烛的光线通过小孔进入黑暗房间里映在白色的窗帘上,发现竟然会是蓝色。他理论是:“穿过洞孔时看上去的雪白色后来变成蓝色,因为布面由于烛光蒙上暖黄色。”⑤
科学需要在大量试验中严谨表述结果,牛顿的理论是:光色是由折射决定颜色的,白光透过棱镜里发出的光包含全色光,而歌德的试验呈现出:光通过小孔颜色改变了,呈现互补色的关系。通过小孔使得颜色改变,不是因为折射分离出的颜色,不是因为白光里有对应的蓝光会折射出蓝光,也不要蓝光因为特殊角度的棱镜折射也会呈现蓝光去反驳,那是由于还有其它原因导致结果呈现出最终的结果。所以,歌德对牛顿提出了批评“单个的实验证据是在其多样的变化中揭示的”。
我认为:呈现就是揭示光的结果,簇族装置影像艺术也可以作为是一种对光探讨的实验,延续歌德探讨光的本质。多色光在空间放置角度不同,投射在物体上呈现不同的光与影,当我们选择多色光里的一束色光当作视角出发点观看投射物时,是否会像牛顿那样认为,投射在物体上的光就是发出的那束光的色彩呢?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缤纷世界里光的呈现,一定会有其它人眼看不见的事物参与着,而这就是结果。
可以给出的结论是:艺术的创新者永远不会去应证已有的成果。
2021年8月26日写于龙城
①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 [美]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
②牛顿写给皇家学会的第一封信(1671)引自Newton 1959,p.76
③南希·卡特赖特(Nancy cartwright)[英]经济学哲学教授,科学院士
④Kuhn1958,p.36
⑤Goethe 1810;说理部分,第79段
(个人申明:从科学成就上说,我什么也不是。之所以谈论科学,是因为科学里有艺术,而我希望借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思考方式来谈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有可能因个人短见,会导致大家哗然哄笑。非专业领域的言说,并非指具有科研正确的成果。一件事物的诞生,本身具有两面性,我们可以随着思考导向的确立,带来新的维度;在跨界中,探索未知的惊喜。
——张朝瑞DaDa.Ryan)
‥‥‥‥‥‥‥‥‥‥‥‥‥‥‥‥‥‥‥‥‥‥‥‥
作品题目名称《99.04.21890》,以编码命名作品名称,含义是:1999年开始研究簇族艺术,2004年确立簇族艺术形式,21代表2021年,890代表作品序列号。
唯有摄影记录保存方可承载永恒。光影流变,眨眼却丢失瞬间美景。本作品节选12幅光影作品,首尾相连,是完整的全色环科学色谱配光摄影作品,用高清数码的呈现和记录,可以作为释放和引渡未来绚丽时空的入口。
2020年开始簇族光影作品的创作,用光来代替颜料表达的视觉张力和新的造型样貌。在多色光的照耀中,色彩、投影、渐变、几何构造等要素精密穿插,形成超越建构的绚丽图像。
2021年春,采用纸张为立面体,增加簇族簇头目数后,光影柔和度及细腻度有所改变。随着实践的深入,色彩配色合理性找到了章法或依据。在序列号为21366~21858中,呈现多个纸簇聚集体,序列号21861~21899再次回到木制簇头聚集体建立的图式样貌,增加光影穿插的柔度和细腻的感受。这些制成的作品会以摄影图像、视频、丝网版等形式呈现。由于序列号是直接获得图像的记录编码,而制作和呈现往往在思考之后,应对不同图像思考和制作快慢不同,最终都会获得一种想要的结果,所以呈现并非以序列号顺序呈现公开,敬请谅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