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齐白石曾经画作无人问,到北京后命运大转 到底有啥玄机?

文/李应良

在中国绘画史上,没有一夜成名的大师,靠的是对艺术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当然,成名的路上,同样少不了机遇或契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成名非常偶然,他是在遇到北平画界艺术大家陈师曾后,才有了在画界声名大噪,人生得以彻底改变。那么,陈师曾是如何提携齐白石成名的?小编通过史料的疏理,还原事实真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5/f21e9e7c2055390c705c8e86e63f6e05.jpg

齐白石



木工出身的画家 两元一幅无人问津


1864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长沙府湘潭县白石铺一个叫杏子坞星斗塘的村里,6岁时,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14岁在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习花鸟、人物画。

1902年赴西安教画时,有机会观赏到八大山人、金农等名家书画。从此改变了自己花鸟画风,走上写意画路径。此后几年,他先后到过江西、广东、广西、北京等地旅游写生。

1917年,为避土匪之扰,齐白石远赴北京并定居。为改善经济拮据状况,齐白石在居住的法源寺挂单琉璃厂南纸店,希望通过卖画改变生存条件。但是,他的冷逸画风不为北京画坛所接受,更受到京津画派的排挤,作品两元一幅还无人问津。一时间,他的卖画生涯陷于困顿,生活却十分落寞,对这段的经历,齐白石曾有诗曰:“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


齐白石 守门不易


有幸遇到伯乐陈师曾


1919年,陈师曾与齐白石相见是缘于看了对方大刀阔斧的篆刻吸引所致。在法源寺,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至此成为知己。在陈师曾引荐下,齐白石有机会得以认识姚茫父等画界名流,眼界渐开。

当然,最有益的一件事是陈师曾的劝告,改变了齐白石的画风。

据了解,陈师曾在看了齐白石的《借山图》等画作后,题赠一诗:“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这里,陈师曾劝齐白石自创风格,不必求俗媚世。齐白石听后欣然接受,始行变法,放弃“八大”一派冷逸画风,转学“扬州八隆”、吴昌硕一派,三年而成,并自创红花墨叶一格。

据齐白石《口述自传》载:“我那时(五十八岁)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得交陈师曾做朋友,也是我一生可纪念的事。”两人的关系后来被人概括为“没有陈师曾就没有齐白石,没有齐白石也就没有陈师曾。”


海外画展,齐白石一举成名


1922年,是齐白石艺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陈师曾应日本画家之邀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有心提携齐白石的陈师曾特意带去齐白石几幅画作,并将齐白石画的价格订得比吴昌硕还高。日本人见后大惊,认为齐白在画虽好,但价格太高,于是有人直接去中国收买。

陈师曾得此消息,立即电告国内,将国内所陈列的齐白石的润格提高二十倍。这样一来,展览会上的齐画悉为日本人购去,齐白石也由此轰动中外。同时,陈师曾还将齐白石的画推入巴黎艺术展览会。齐白石得以跻身于一流画家之林而身价倍增。

齐白石的成名,当然缘于他深厚的传统文人画功底和脱俗的逸格高致,这从他1902年前后的早期作品便可看出。但如果没有陈师曾的大力推举及劝其衰年变法乃至策划宣传,齐白石是难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画家一举成为画坛巨擘的。

读者朋友,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话,请在文后感言。




齐白石《放牛图》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 三千年之果


齐白石《红衣牛背雨丝丝》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