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东方涂钦的艺术特点

  中国的书法笔意如何传递出当代社会中人的生存感受?这看似一个抽象而空泛的问题。而事实上,几乎所有今天的中国书法家都为此做着自己的探索和努力。许多人坚守着中国书法的间架结构和表意功能,通过局部字节和笔势的强化、夸张和抽象来传达当代人的心理情绪。在这些数以千万计的艺术家这里,字体和笔势依然是作为他们的主要对象和媒介载体而存在的。

  像这些为数众多的人一样,东方涂钦在早期也尝试着在书法字架结构和笔意走势上寻求个人精神的表达。但是,与绝大多数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家不同的是,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为书法而书法的人,而是一个以文化关照和生存状态为己任的人。因此,字体和笔势较之于他内心的人文关怀,不是对象和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和途径。他的书法并无某家某派的摹仿痕迹,反倒是自我随性的左突右冲,有时还有色彩的介入,使得纸上的书法形象更像是一种笔势形象与意象的复合体。在空间上也不简单是计白当黑的纯主观心理空间,已经有了二维空间的迹象。应该说,从使用书法语言进行自己的创作开始,东方涂钦就没有一味地遵循传统书法心理意象的创造模式,而是从更加广阔的二维空间的视野出发来思考书法意象的可能性。

  而一旦书法字体被纳入到二维的平面空间里,笔墨的浓淡干湿和飞白等就无法承担营造平面空间的职能,因此必然要给字体笔墨找到一个更加真实和牢靠的空间基础。换句话说,当字体笔墨越来越无法承载他对现实世界的强烈感受和表现欲望的时候,他初期的带有现代水墨风格的书法意象,必然要让位于取意唐风古韵的“唐人书写”系列。在“唐人书写”系列中,抽象的字体结构与略带具像的彩陶古韵彼此交织和穿梭,透露出一种感性可知的空间意识。这种空间意识的表达和探索,与许多艺术家将传统书法的字样或碑帖拼贴在纸上所形成的平面空间关系,显得更加富有灵性和率意。

  经过这样的反复摸索和实验,传统书法字体的表意功能不是在一个单纯的心理空间中得到完成,而是拓展到一个色彩和线条甚至还有块面的感性的视觉空间中去生发,也就是说,字体本身的表意被替代为纸上平面视觉空间的表意。而这时,源自书法的字体和笔意就巧妙地演化为视觉空间中的一种标志性的视觉符号和元素,它们只有与感性的视觉空间的结合才能释放出新的艺术意义。我们在东方涂钦新近的“我非我”系列作品里,终于看到他在完成了这长时间的纸媒实验之后的一个结果,即人物形象的出现,而这意味着他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最初立意有了一个可信的语言基础。与时下流行的社会历史人物形象的复写不同的是,他将自己的形象通过丝网转印技术投射到画面上,又将自己的书法字体元素反复覆盖和重叠于画面之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具体的肉身的“我”的形象与现实感性世界的对接,也有效地表达出传统文化情愫与当代人的普遍感受的交融。

  沿着这样的语言实验,东方涂钦或许还会有更加丰富的画面形象和内涵表达传递给我们,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油画市场2009年第一期  

作者:,高,岭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