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很高兴地阅读和欣赏当代杰出山水画家吴蓬先生的中国画《颐和园长卷》,这是一幅写景写情的纪实性佳作。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修建的一座皇家园林,坐落在京城西北隅,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九十年后被英法联军焚毁。又隔十六年,为慈禧太后挪用军款和其它经费在原址上重建,并易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的选址、布局和装饰设计极具东方特色,人造景与自然景和谐地融为一体,不仅为国人视为“国宝”为之骄傲和自豪,也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如今当之无愧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各国人民的珍爱。
这件颐和园图卷,分“前山卷”(620cmX42cm)和“后山卷”(780X42cm)两手卷,“前山卷”表现园内宫阙宏大与湖山辉映之壮丽气概;“后山卷”则描写山林郁茂萧旷与溪涧的静宓的幽深之意趣。两者艺术表现对象与手法各有侧重,而又相互呼应,气息贯通。图卷如此构图布局,未见前人描写颐和园景色时有此构思,若非一代国手,难成如此佳构。图中各景点,皆以我国传统山水画“游观”理论及技法一一加以描写,其中鸟瞰方法运用得令人叫绝。要在狭长的手卷中,把略带方形的园林块面展现出来,让欣赏图卷的观众身临其境,随景漫游,实非易事。细观画中近千点景人物,神态迥异,富有生气。尤其令人赞叹的是,昆明大片水域,波阔迂回,气韵生发,仿佛在诉说着二百多年来的沧桑经历。不愧为天下第一水之手笔。
吴蓬为作此图,住園中半月,实地观察、体验,精心酝酿构思,在创作过程中又进園多次,用长达半年时间完成此幅令人赞叹的作品。作者不仅创作态度严肃认真,笔墨技巧娴熟自如,而更着力于用传统手法写实景、抒真情,充分说明他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
《颐和园长卷》的问世,无疑为当今我国画坛增添了新的风采,此图卷堪称“二十一世纪的《清明上河图》”,诚为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件瑰宝。是为序。
2012年5月 邵大箴
作者:邵大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