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名家评论---许信容

  许信容的细笔山水画,早已形成了个人风格,既是平淡天真的,也是婉约秀雅的,还是迷蒙含蓄的。他不仅有宋人精心体物的功夫,而且有元人萧散简远的趣致,还善于引西润中,化洋入土。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浸透了中国精神,特别是“静心抱冰雪”的高雅诗情,二是中国传统的提炼方式与西方写实理念的结合,有图式但不概念,描绘精微又不繁琐,画中既有浓郁的精神意味,又有千姿百态的动人细节。树木基本以线提炼,笔法的转折顿挫比较讲究,树干的凹凸光暗十分清晰,树叶以重托轻的细丽不苟,山峦则以体块概括,折搭映带则含浑蕴藉,特别注意景象在空间中因风雨晦明造成的丰富变化。三是极大地发挥了色,墨用得比别人少,也比别人淡,似乎都与淡墨结合。色的运用是传统小青绿、传统没骨、水墨淡色与西画色调的结合,尤其善于在色彩的冷暖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中寻求和谐。他发明的染而洗、洗而染的画法,有与宾虹老人的积墨、刘国松的拉纸筋、江宏伟的色彩斑渍等类似的奇效,属于一种有文化内涵的肌理。

(薛永年)

  我想谈谈写实主义这个话题,因为他(许信容)的画很自然地引出了这个话题。我觉得写实主义应该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色彩,一个是造型,这两个方面都是实现空间深度的手段。看画的人对平面的绘画都有一种“空间幻象”,这种空间幻象也就是我们传统画论中所说的“意境”。许信荣的画在这点上特别突出,说融入也好,说其他什么也好,总之他的西画背景跟他在画里体现出来的这种写实味道,我觉得是很有关系的。
  陆游临死前对他儿子说,“汝果学做诗,功夫在诗外”。我想许信荣把他油画里面的功夫渗透到工笔里来,而且渗透得看不出痕迹来,融得比较好、比较自然。他的写实特征,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去笔”。我认为他的作品是让你感觉不到笔墨的,他把笔隐藏在对空间、对山水的观赏之中,让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气氛、情调、物象、空间深度等等,这是他凸显出来的主要东西,而不是笔、墨这样关乎艺术本体的东西,这也是写实主义所具有的特征。因为在我来看,写实主义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传达出你对对象的感觉,或者说对象对于你的感染力,而不是笔墨本身的感染力。从事传统绘画的很多艺术家,更多强调的是艺术主体,或强调的是笔墨本身,一个是表现论的,一个是本体论的。就是说,更多的强调主体,而不是强调客体,更多的强调本体,强调笔墨,而不是强调对象本身。但我在许信荣的作品中,更多看到的是对象本身给予我的感受,而不是画家自己,画家自己是隐藏的。就是作为艺术主体是隐藏的,凸显出来的是客体的感染力,对客体的塑造成为他的第一要义。所以我感觉到许信荣的作品能感动我,就是他所表达出来的山水本身的魅力,比如说画田园的那些小品画就特别有味道,那些小船、河道、田埂、房子就特别精微而又精彩,无懈可击。

(贾方舟)

  他(许信容)所关注写实性问题,到底属于语言制作上的,还是心境上的呢?我认为是心境问题。虽说他在笔墨、用色一些制作程序等多个方面,都在想跟古人有一种沟通,但我认为他对写实性山水的关注,更多是一种态度,那是一种静观和忘我的态度,能够把自己推到无我之境界。他在画吗?还是在看,或在体味?而且我认为这个“看”和“体味”的过程就是一种沉迷的状态,是在一遍遍勾勒及一层层渲染的过程中获得的特殊心境。这种心境其实和油画家是相通的。或者说,作为西画家的许信荣,他能沉迷于一种制作的状态,这种状态反而使他超越了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技法与风格,超越了语言层面上的所有问题,故而拾取中国画的笔墨,亦能在精神上获得共鸣。
  许信荣没有像有的中国画家那样,在中西融合的问题作简单化的处理,只是在语言层面作文章,比如用中国画的笔墨加上西画的明暗造型,讲究空间深度及层次,讲究透视,讲究体量,讲究结构性的表达。他是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中西文化的沟通,让自己获得一种超然的心境。所以,看他的画,也就没有那么一些很生硬的拼接,也不存在什么套用或模仿,不仅不模仿西画,也不模仿宋画,因为他的画提倡的是一种“专注”,是一种个人性情。过去,我们谈绘画的写实性问题,谈中西绘画的融合问题,比较热衷于制作上的手法及语言风格,而忽略了绘画的状态,更忽略这种状态的精神性因素,没想到这也可以成为中西绘画的契合点。许信荣的画,恰恰在这一点上提醒了我们,他也就在这种状态中觅得宋画山水。在画中,他在不断地玩味,津津乐道于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中国画的山水又恰恰是画家最容易放逐自我心情的地方。

(郑工)

  许信容的山水画展以“古意今情”来命名很有意味,可说很简赅地表达了艺术家的追求与命意。我想以“后古典精神”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许信容的山水画创作表现出浓郁、深厚的古典情趣,尽管他曾经是学油画的;它的根深植在自己的传统土壤中。所谓“古意”,首先便是这种古典精神。在中外文学艺术传统中,都出现过多次古典主义思潮,古典情趣与古典法则成为民族传统中重要财富和巨大能量,且是形成民族特色的基因。在经过近现代剧烈的文化震荡后,在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重新审视和新的民族文化高涨中,振兴民族传统的努力和热情,正显示出这种高昂、自觉的民族主体意识。这在仍旧存在强权政治的当前世界格局中,对于一个具有伟大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也是很宝贵的话语意识。
  “后古典精神”首先面对的是对自身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尊重态度,是对它的珍爱。许用“改邪归正”来形容自己艺术趣味的转变,正反映了自己对民族传统一种新的认识高度。“后古典精神”进一步则体现了处在新的时代文化语境中对于古典传统的批判进取态度:其一是,中国早已是世界的中国——这应是20世纪以来迥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而为艺术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的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时代;许说“我的作品主要是依靠颜色来完成的”,学习油画的经历在这里成为他创作中重要的互补因素。正如王国维在上一世纪初便在说“风气既开,互相推助”,这里正体现了许君不凡的创造精神。其二是,中国的“后古典”又面对着后现代文化对高科技与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人类文明单向度发展所造成的灾难的反思。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中超世俗和追求精神自由的田园思想与人文情怀便具有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更重要而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许信容创作的艺术形式是非常独特的,他以大度而又精致的语言,几乎是不露痕迹地——从宏观到微观——将宋人意趣与西方因素(如色调、冷暖、构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从而将自己的梦想成功落脚到发展着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本体上,而以鲜活并富有新意的古典风格在当代中国艺术的百花园中赢得自己的一席。

(袁宝林)

  我们看许信荣的山水,它是直接从自然观察得来的,就像宋代画家看自然那样。他的画特别注重细节,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表现;特别是树木——从古往今来的山水画看,他的树表现也可以说是最为细致的之一。树木不好表现,比如柳树,不可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画,但许信荣就是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画,甚至是双勾,细致到这种程度。他对于自然的观察,他的看,与写意的看是不一样的。写意是抽象、概括地看对象,工笔的看是具体、生动的,也就是精微格物。所以他把细节表现得非常好,而且不厌其烦地表现树干之间各种姿态的构成,他很留意这些东西。他对这种千姿百态的东西很感兴趣,这种千姿百态,这种生动性,其实就是“理”非常核心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通过他的山水画表现出来了。
  ……
  他的画的审美意义,可能就是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给人一种宁静感,这种宁静感就是他山水的一种精神,和自然的山水没有什么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他具有当下性,他用时空的重组造成一个非常真实的时空的虚拟的空间,但是这个虚拟的空间,又纯粹来自于他心灵的一种想象,可以说在真实的山水中找不到具有这样理想构图的、这样意境的作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他的作品具有比较浓郁的当代性,他的山水画展,对工笔山水画的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

(牛克诚)

  他的画的审美意义,可能就是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给人一种宁静感,这种宁静感就是他山水的一种精神,和自然的山水没有什么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他具有当下性,他用时空的重组造成一个非常真实的时空的虚拟的空间,但是这个虚拟的空间,又纯粹来自于他心灵的一种想象,可以说在真实的山水中找不到具有这样理想构图的、这样意境的作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他的作品具有比较浓郁的当代性,他的山水画展,对工笔山水画的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

(尚辉)

  我甚至可以说,他(许信容)的画超越了当代的很多山水画家,包括以写意为表达方式的山水画家。他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灵性的体验,或者某种神性的体验的东西。这主要是因为他自己内在的灵性、灵魂,在跟他表达的语言一起体验绘画的过程,这点我非常感动。看他的一些画,有一种“在中间”的感觉,好像能把人带到里边去,这种感觉很明确,他对传统山水画的那种气、势一类东西并不强调,但郎先生说的那种诗意的境界非常明确,这是他的优点。

(邓平祥)

  我觉得许信荣就是鉴古知今,他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学习传统,主要不是靠临摹,而是靠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来加深他的体会。另外他还特别注重以今仿古。为什么他会以今仿古呢?我觉得这既适应了画家本人的审美趣味,也适应了当代人的审美趣味的改变。因为现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复古主义(不是贬义词)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潮流,包括很多古董古画都成为收藏的热点,仿古、做旧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是当代人的一种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画家做旧仿古实际上也是一种“今意”。许信荣的山水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笔墨的对比,一个是色调的统一。他的笔墨强化描法和染法,淡化皴法,双勾的树叶特别精细。对比来说,树叶实、细、密、浓,山石虚、粗、疏、淡,树叶与山石笔墨的虚实、粗细、疏密、浓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可以说是疏离了中国画传统,因为这么强调笔墨的对比,在中国画传统里是不常见的。而色调的统一是他借鉴西画画法最成功的尝试。虽说中国画也有色调,也比较和谐,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色调统一的意识,而他就是通过色调来渲染一种诗意的氛围的,画面的空间、肌理、色彩古旧的感觉,都是通过统一的色调来完成的。如果反过来,笔墨不这么对比,而是笔墨统一,树也画那么细,山也画那么细,就会失去“今意”,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反差的效果。如果色调不是统一,而是对比强烈,那也就失去了“古意”。所以我觉得他在这两方面处理得都很有特色。

(王镛)

  许信容的绘画给我的感觉是宁静和优雅,而且从展出的全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近20年的创作始终如一地保持了这种宁静和优雅,对于生活在喧嚣的都市中的人而言,这种宁静和优雅几乎是一种难得的奢侈。他能够做到这点,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当然,当我们仔细观看他的画,还是可以看出作品是充满张力和矛盾的,而他的成功就在于对矛盾的处理能达到一种平衡。所谓矛盾,我指的是他绘画中古意与今情、工笔与写意、写实与虚构、实景与意境、再现与诗意之间对立与反差。

(王端廷)

  许信荣的山水画我非常喜欢。在当代山水画家的作品中,他的画能深深吸引我,触动我。刚才几位专家都谈到了古意和今意的问题,我觉得许信容的作品在精神上和古意相契合,但在表现语言上没有拘泥于古人的成法,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山水画中的古意体现在艺术家对山水画意境的追求上。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山水画的境界有可行、可望、可居和可游之分,可行、可望的山水不如可居、可游的。因为,只有让观者愿意游历其间,居住其中的山水才真正能触动人。许信荣的山水画之所以具有魅力,在于他营造的是我们愿意生活在其间,或者愿意在其中漫步、游历的一种境界。很多当代的山水画画家的作品给观者的是一种疏离感,能够达到可行或可望之境的已属不易,而能达到可居、可游境界的可谓凤毛麟角。许信容山水画作品中的古意恰在此处,而这种对最高审美理想的追求实际上是古今相通的。因此,他的作品可谓具有古意的当代绘画。

(张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