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公共艺术篇

  地铁是位于地下的公共交通建筑,是由一条线(隧道)和几个点(车站)组成的线性建筑空间,与其他类型的公共艺术比较公共艺术在地铁中的表达更强调他的功能性、流动性、服务性、延续性。

  目前世界地铁常见的设计模式分两大类:1.个性化设计(即一站一景);2.标准化、模块化。那么,如何将这些特征有机的溶入整体节奏中,我们认为应与概念设计保持一致,即分类标准化。这种设计思路是按深圳地域特征所创新的一种手法。简单地说,标准化中显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站点特征在地铁公共艺术中得到表达和展现。

  深圳地铁一号线全长19.48公里,17个站点,分四个类别(商业交通、文化、社区、景区)类。这是一个动态、简约、包容性强、又具人性化的空间组合。下面就地铁公共艺术的几个特点作以分述。

  流动性强:

  地铁与其他公共建筑空间(如博物馆、展厅、渡假村)比较,空间密度大,人流聚散相对集中,乘客不必作过多停留,是一种通过性空间。无需可品、可游、可居。因此,地铁中的公共艺术品以浮雕、壁画、平面构成为主,所需的装置,圆雕作品体量也不宜过大,避免防碍人流正常通过出入站厅等。

  服务性:主要包括导向性、识别性、功能性。

  地铁所承担的交通功能,使它从整体装修到局部的视觉艺术,无疑要服从简约、实用这一基本原则。无论何种公共空间、公共艺术都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具体到深圳地铁一号线17个站点,我们的设计通过对色块、标志、代表性图案、照片等元素的把握运用体现出站与站之间的区别,尽可能使乘客在经过或到达某站时,能有一个较清晰、准确的判断,即导向性、识别性。功能性是我们这次公共艺术设计大胆尝试的一个点,如对站厅、站台中坐椅的设计正是力图将可观性、趣味性、实用性溶为一体。使人们在等车休息时除去坐椅带给你舒适放松的身体享受外,视觉也同样令你满意。

  具有前瞻性、长远性、可持续发展性:

  地铁工程耗资巨大,动用人力、物力、可观且建成后要使用多年。一期完工,还要建二期、三期,是完整的统一体。所以,作为公共艺术设计一定要配合概念设计中提出的前瞻性、长远性、可持续发展性。使地铁的视觉感受保持长时间内的新锐,不要一次性布满、定死,要留出应有的空间。另对各站点设施、饰品,设计时要使某些视觉艺术品可做适当调整、更换,进一步做到与时俱进。

  总体分析世界各国地铁的功能、空间构造形式,具有非常相似的特点,建筑结构也趋向标准化、普及化。从设计风格来讲,基本上经历了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几个阶段。深圳是一个年轻的新型城市,虽然人文历史方面的积淀比较单薄,但充满活力,具有现代感。针对这座城市我们认为深圳地铁公共艺术适合采用新现代主义的简约风格。除去地铁上述几方面特性外,新现代主义的简约风格同时还要求:

  体现时代特征、溶入企业文化、注重人性化设计。

  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地铁建设高技术含量。

  考虑经济效益、强调控制成本。

  这几点对于深圳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我们结合地铁站点的四个类型作具体分析。

  商业交通类:(国贸、老街、华强路、购物公园、竹子林)

  在设计这一类型站点时,我们要考虑如何将与之相关的人文背景、发展史,以及它对深圳过去或现在正起到的作用,作客观的再现。

  例如国贸大楼于1986年7月建成在当时是深圳最高的大型购物商场,老百姓没有不知道它的,国贸所具有的标志性作用以及象征意味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准备用航拍绘图的手法锁定罗湖,标出国贸的位置,从宏观上看这一点,让人们联想到国贸在深圳商业发展史曾经所处的地位。

  老街站:老街在深圳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罗湖、是深圳的源发处,也是深圳最早的商业街。它亲历和见证了深圳的发展史。我们通过收集来的老照片,将它真实地还原给深圳。特别是让年轻人知道、了解深圳曾经的面貌,民俗以及老街对老百姓居家生活所起的作用。对站厅、站台中坐椅的设计,我们选用中式衣服上的盘花扣和鞋带做成椅子造型,既是墙面饰物又具实用功能。

  华强路站:华强北路是以经营电脑数码产品、电子、通讯设备为主的商业一条街,在深圳乃至全国也称得上最旺、最具活力。因此,我们选用键盘这个人们熟悉的符号,艺术化地浓缩对华强路的感受,并通过对搪瓷钢板这一新材料的应用,加强了它的识别性。

  购物公园站:拟采用纯视觉构成与生活物品结合的手法以各种土陶肌理为底板,版面切割成多个块面中间错落有秩的镶嵌上各类浮雕形式的生活用品。使观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同时与地面场所给人的气息相辅相成、繁简适当。

  竹子林站:属交通性站点,竹子在大家心目中是一种非常具体写实的形象,展现出它的识别性并不难,那么就需要作的有些新意。设计时我们抓住光与影这两种虚的表现因素,让竹子影象投射在墙面、过道、地面和由此经过的乘客身上,使在场者犹如置身竹林。通过这种手法将竹子做的有品味、有画意又不失其识别性。

  文化类:(大剧院、科学馆、会展中心、市民中心、少年宫)

  大剧院是深圳各种戏剧、演唱会、电影放映的集中地。我们选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各种戏票、电影票用墙面石材将它们打造出来,组合成浮雕置于检票口正对的墙面。我想乘客在看到这面浮雕时,除视觉上的丰富外会有几分亲切感吧。另将脸谱、电影海报等处理成色块组合并拆开打散分置在站台柱面上把装饰性、识别性溶为一体。

  科学馆站:我们考虑用极简的风格,除天花用天相图作饰外不作任何雕琢与其他站点在整体节奏上有所区别。

  会展中心站:新建成的会展中心是深圳政府重大会议及商家大型展示交易活动的首选场所。为突出其功能性、识别性,我们在站厅的可用墙面上,标写出世界各国重大会议展示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国别使人们在第一空间直接感受到会展中心的氛围,在短暂的时间里了解相关知识。之后乘客来到站台,即第二空间,我们利用二维动画播放原理,用FIASH手法将人们赶往会展中心的场景,绘制在站台墙面上,伴随列车进出站的速度以动态画面展现在乘客眼睑,希望这种手法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市民中心站:市民中心将是深圳市政、市民文化集中体现的场所。我们努力用艺术语言把深圳特区二十年建设的大事记和伴随而生的深圳精神,传达给观者,相信会对那些为深圳建设作出过贡献的人们有一笔真实客观的记录,对后来者也有一种教育和启发。

  少年宫站:与少年宫地铁站相对应少年宫地面建筑里有丰富多样地关于少年儿童的内容,因此在少年宫地铁站台我们拟用彩色渐变玻璃墙作简约处理。为与少年宫地面建筑作配合我们选用现少年宫施工现场围墙上儿童绘画(当时这些图画是特意组织深圳市小朋友亲手绘制的)组合成透空画面,从文献意义上作辅助性补充、记载,让地面内容与地下设计上下呼应。

  社区类:(岗厦、车公庙、福民)

  社区类是最贴近百姓居家生活的站点,这几处视觉艺术,我们考虑以岭南文化为大背景,在各站点作具体体现。

  岗厦站:在检票口处墙面上拟用岭南木版年画作装饰,明确、醒目,将民俗文化与识别性结合在一起。

  车公庙站:据查证此处以前确有一座车公庙每逢节日有卖风车的习俗。我们选取风车做基本元素,经提炼概括将站台、站厅的吊灯处理成有风车感的样式。检票口正对的墙面采用雕版木刻,雕上《百家姓》内容,作成浮雕墙。将形式语言和识别性、功能性溶为一体。

  福民站:锅、碗、卜、盆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我们选取不同时代的锅用凹陷式雕塑手法结合铭文样式,将具有文献意味的文字刻在锅底。这对敢为试验田,勇于打破大锅饭的深圳人来讲有亲历性和现时感。

  景区类:(香蜜湖、侨城东)

  香蜜湖站:香蜜湖是深圳较早的旅游渡假村,周边确有一湖名香蜜,如何将香蜜湖水带给乘客是一个难点。地铁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空间,我们试用亚光玻璃做一个大尺度的雨打湖面装雕墙,再配上柔美的灯光,力图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再现湖光水色,将光与水引入地铁里,以起到软化墙面,打破地面与地下界限的作用同时又对乘客的视神经作适度放松。

  侨城东站:侨城东是景区类的一个站点,在设计时拟用庐梭画面风格绘出各种梦幻般的场景有人群、树林、植物、动物、海洋生物等,将其布满站厅整幅墙面约(3X90米)极具视觉震撼力,用有形的画面写意出无形的意境。

  另拟在站厅做一只夸张可爱的迎宾之手,在其掌心,利用掌纹脉络做导向性标志点,供乘客查看。

  2002年5月6日

作者:戴耘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