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本地画坛的剖析与创作路线的探讨

  在我们还没有探讨本地美术创作的路线前,我们有必要回顾及检讨一下本地画坛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这也许对我们的探讨工作有所帮助。

  本地是一个由多元种族及多元文化混杂组成的社会;因此,在文化的调和及艺术的创作道路上,便面对着一个非常棘手的统一路线难题了。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默默在做,而在固有之文化基础上继续创作发挥。当然,这难免会碰到一些表达形式的困难及挫折。

  本地的画坛历史及其演变,虽则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光景,但迄今却进展得相当迅速及蓬勃。而在这段从“没有”到“有”,又从“有”而渐趋于蓬勃的过程中,委实是历尽沧桑,屡遭挫折,在种种有意或无意,有形或无形的压制及排挤之下萌芽茁长起来的。虽则迄今到处可见美术的片片绿意点杂着这枯燥的半沙漠地带,但其中则难免良莠不齐而杂草夹杂。这是因目前这个商业化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环境给艺术工作者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生活上、精神上的负担及威胁,同时也强迫他们跑上一条“现实”求存道路。他们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及艺术创作生命,不得不暂时向既成的社会制度妥协。另外有一些人则仍然是无知无觉而立志为艺术而艺术自我陶醉着。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本地画坛的形成及对各种创作媒介及派别和表达形式作一个探讨,我们约略可把目前本地的画派划分成下列的六种:

  一、沿袭着传统作风的守旧派。

  二、盲目瞎从,对西方潮流趋之若鹜的现代派。

  三、把作品工艺化及当作商品看待的商业派。

  四、彷徨失措,为利而亦步亦趋之骑墙派。

  五、囿于艺术观,局限于思想及觉悟性的写实派(也即自然主义)。

  六、敢于采用种种作画媒介及表达形式从而对现况揭露批判的浪漫派(也即积极之新现实主义)。守旧派

  所谓守旧派,便是以初学的静物写生及梅兰竹菊之类作为其创作表达的目标;或以过时的东西方画派为其创作的基础而反映一些无病呻吟,文人雅士幽情,以及替一小撮富有阶级描绘一些华丽的点缀品。

  象这种自拔着头发想升天的超社会之想法及作风;如这种为了满足及迎合一小撮富有阶级而作的点缀品,虽说也曾为这个画坛增加一些热闹及制造一些蓬勃气氛,实际上却是多余的!

  我并不反对学作静物之写生,也从不拒绝初学者对梅兰竹菊笔法之磨练。但,这只是中西画两种派别对初学者的技巧锻炼及模仿罢了,并不是其至终的创作目标及表达媒介。更何况是处于目前这个大动荡时代,在这世界形势瞬息变迁的社会里,却依然在大作其伤情幽古的古代文人雅士之梦、仍然躲在斗室内描素其静物,这不但是守旧,而且是无视无闻于客观社会及其周围所发生的事件。

  如果画家能把思想及感情赋于作品中,从而流露出其个人对现况事物的看法及情感。象这种旧瓶装新酒之创作表达方式,当还会有其创作及社会价值。

  二、现代派

  现代主义流风之产生,是基于西方的资本主义高度进展而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没法摆脱及解决的的问题,而在这复杂的社会矛盾底下,人们只能苦恼地作出种种形式的反抗。故而,其中便有些消极及虚无者因感觉到自己没法反抗及扭转这残酷的现实,只好作自我内心的发泄而歪曲现实,破坏一切固有的表达形式,抛弃一切传统及典型作风从而茫然地、脆弱地、消极地发泄反抗。因此,在画面上除了线条、色彩及构图之外,别无他有。但,近代以来,西方也有一些具有积极性的现代主义作者之出现,而他们对作品的处理及创作的表现媒介另创一格。他们尽量采用现成的物品当其创作的媒介,此类创作及其作品,虽说还是归属于现代派的范畴,但其对社会的觉悟性已逐渐提高,且以种种表达媒介对社会的残酷及黑暗的一面加以无情地揭露及鞭挞;从而发泄个人内心的积愤及想凭借作品的传达而影响广大观众,或向社会提出控诉,这些可说是近代较为进步的现代主义作者。

  反观本地一些现代派的作品,却只求在色彩构图及线条上歪曲表现。而这种唯心的自我发泄,却全建筑在其个人的模仿新潮流,或自认为赶上西方创新之艺术风格,却不知那只是流风的随从。

  但,倘若他能提高对艺术的创作意义认识,自觉地改变其既往之脆弱虚无之内心苦闷发泄,而积极地揭露反击各种不合理的客观现实。那么,象这种采用各种不同的作画媒介及表达形式的现代派作品,又有谁敢加于非议指责呢?

  三、商业派

  艺术工作者也是人。既然是人,就得吃饭,从而生存下去;而吃饭生存,时与艺术创作发生冲突,产生了不调和的现象。

  穷困与落魄,向来与从艺者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处于目前这个充满着铜臭味之高度商业化社会里;故而,从艺者的生存遂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若忠于艺术的创作而置生活于不顾,则生活马上成了问题;反之,若为了生活而抛弃了艺术原则,则有违心愿。故而,目前许多从艺者是以折衷方法处理;那就是在工余时间作画或寄托一些作品在画廊出售,祈望做到现实与理想之调协,生活与艺术创作并顾相存。可是,至终却因生活条件所迫而致有者彻底地抛弃艺术原则,有者则尽量削减自己作品的价格或把艺术作品工艺化从而推广到市场上去。而这便形成了作品工艺化及艺术之商业化了。

  尤其在近十多年以来,峇迪画的兴起,更把此事推向高峰。而一批带着“捞”的眼光及抱着商业目标的峇迪画作者,便尽量利用这新奇及鲜艳的色彩去表现本地一些似是而非,及歪曲了生活现况的东西,务求推广这“商品”的市场。因其新奇及具有热带的风味以及反映了一些风俗习惯,故市场倒也达到畅销之境地;因此,有些人便“设厂”及雇用一些助手,从而大量地生产。这样一来,艺术作品之商业化遂告兴起,且风靡一时,迄今依然大行其道,方兴未艾哩!

  还有一些比较现实的作者,当其感到某种作品可打入场时,便大量依样画葫芦推出类似的作品以供市场的需求。而这两种咤叱画坛的“风云人物”,因其具有“高瞻远眺”的商业眼光,倒也捞得踌躇志满。

  售画找生活,原是无可厚非。但,若把手工艺品当艺术作品,把商品当创作作品,从而推进市场图鱼目混珠及大刮其龙的做法,却是有失艺术家的人格。若为了捞钱而去画一些迎合顾客胃口的画,那不只是其个人艺术上的损失,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艺术的损失!

  我们明白生活是任何一位从艺者的主要问题,但,若能以作品换取生活之后又能站稳其创作岗位的话,那么,又有谁敢非议?

  四、骑墙派

  所谓骑墙派,实际也是商业派的另一支流;而其目的也是在于卖画。其原则与商业派并没有什么判别;所不同者,则只是前者已在“风格”上开拓了市场,也即作品已经有一定的销路,今后只须沿袭着这种作风大量生产并倾销到市场上去就行了。而后者却因自己的作品还没法在市场上打出一条路来,故只能亦步亦趋地看市场需求之风而驶自己作品的舵,从而把如法炮制的作品推出,企图混水摸鱼。

  因市场对作品之表达形式及风格的要求时有变动,故其作品之表达形式与风格也跟着需求而改变;忽而峇迪画,忽而又油画或水彩。这也许是另一种谋生之法吧?但象这种失去自己对作品的原则性的做法,是不对的。倘若其能在通过售画为其生活的跳板,复又积极从事其真正的艺术创作,那么,象这种为生活而委曲求全的做法,是情有可原的。

  五、写实派(自然主义)

  写实,即忠实于客观存在事物及景色的反映表达,而原原本本地把现况社会的真实生活面貌加以描绘。同时,通过作品的反映表达,从而把种种社会面貌及时代精神带到作品中。这不但是对时代社会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历史的素材。

  向来,本地有着许多站稳写实岗位的美术工作者,而其作品的表达技巧,对事物及景色的处理和描刻划,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一般却由于对艺术创作意义缺乏明确的认识,或局限于自己的生活范围,缺乏对现状社会更深一层的认识。故春作品的表达,依然受现况社会之客观存在所支配。画来画去,还是摆脱不了新加坡河的景色,甘榜风光及陈旧破落的街景。而这些,尽是一些表面化及形式上的存在,并非社会及时代的实质!况且,一般都以这反映景色为其创作的最终目的,却不知道河岸工友及甘榜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更没有看到破旧屋子里的居民之苦状!因此,说他是反映现实,那当然不错,但却只是表面上及形式上的反映罢了,并非深刻的揭露,实际的表达。这是一大缺点!

  随着社会的演变,在新形势、新社会及新时代的需求下;对艺术创作的实质要求及所附托的使命,对作品之表达形式也起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象这种既忠于现实但却为现实所束缚及支配的表达态度,已逐渐趋向于过时落伍了,甚至失去其原来的创作反映功用!

  艺术创作,并非一味地忠实于现实,而沦为现实的奴隶。也不是凭空捏造一些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之类的事件而随意发挥表达;而是通过现况的实际事物及景色,加上作者个人的艺术观,以及把感情及思想赋于作品中,从而对某事某物提出批判揭露或歌颂赞扬。因此,归纳起来,这还是作者个人的思想认识及对社会及艺术的觉悟性问题。故而,这许多具有良好倾向及向来忠于写实作风的艺术工作者,一旦弄清楚这个关键性问题,一朝想通了自己应该如何去看待创作之后,他(她)自然会找出一条其所认为应该跑的路!

  六、浪漫派

  当我跑进了巴黎的罗浮宫,站立在“自由女神”的杰作前面时,我顿觉由作品中散发及洋溢着一种令人激动的奋斗及反抗情绪。而这便是作品内容所传达予每一位观赏者的效果!这幅作品,便是典型的浪漫派作品。

  浪漫派,可划分成积极及消极两方面,而前者的创作表达,总是与现实主义相互结合发挥,以达到其借物托情及表达思想情感的目的。后者却恰恰相反,它不但消极地逃避现实,且以思古之幽情对旧时代产生缅怀眷念;而为统治者及宗教效劳从而迷惑及软化观众。

  向来,本地也有为数不少的艺术工作者沿袭着这条正确的创作道路迈进。但其中却因知识水平及思想和社会觉悟性的不高,局限于生活,对现况社会缺乏深刻了解,造成一些徒然具有相当成熟的表达技巧,但至终所能反映出来的,却不久是一些表面化或虚无的事物形象。有者却受制于表达技巧,纵然具有高超的想法及构图,结果还是拙于表达。而这两种弊病,可说是相当普遍的,若作者能了解到自己的短处及缺点,能及时加以纠正而发奋锻炼弥补的话,那将是今后本地画坛的光彩!

  当然,具有相当水平的作者并非没有的,而是非常少。可感欣慰的是目前还有不少年青而且有抱负及思想的艺术工作者,正在这条正确的创作道路上探索迈进!

  结论

  一种主义或画派流风的产生,是基于时代社会的影响及刺激,以及作者个人的创作艺术观及思想互相的结合;但因思想倾向及艺术观有别,认识水平之高低,遂造成作品之风格不同,而画派相异;甚至其所反映表达及所代表的民众和事物也悬殊。因此,同是处于一个时代社会及制度环境,但却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及流派的作品。因此,若要统一创作路线,首先必须统一作者们的创作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培育自觉性。唯有在提高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以及了解到创作意义之后,才能有真正的统一路线作品的出现!

  虽然画派是产生于时代社会,但其作品的反映表达却不能受社会的现实所钳制及支配,而必须在了解时代社会及广大民众的要求及愿望底下更进一步推动社会、改革社会——若那是个不合理的社会的话。

  向来,艺术的创作理论及根据可说是众说纷纭;说什么是由于“精力过剩”所流露啊,什么“由于为了传达事物而弥补语言上之不足”等等。或是“脑海中的旧事物之不完整的形象的新组合”及“事物印象的新重现”等等。姑且撇开这些纯理论不谈,而目前我们所急着要做及想了解的,则是如何去反映及表达这社会的现况?如何去发掘素材及表现社会的实质及真实的一面。从而歌颂赞扬美好的,抨击揭露丑恶的;以及如何致力于统一创作路线,描绘现况社会生活,及引导启迪人民从而改善社会环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唯有丰富生活,才能丰富艺术创作。

  唯有深入社会生活,提高认识思想,培育对社会艺术的自觉性,了解到创作意义及道路,以及明白到应为谁而作?作些什么?而站在什么创作立场?又代表哪一方面的利益?这才能创作出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及社会面貌的好作品。

1976年3月11日凌晨四点完稿

(发表于《知识天地》革新号第一期1976年4月)

作者:横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