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谢栋梁的雕塑作品,一直都以人为中心。从作品所体现的意涵来看,无非是各种角度的人性思索和人性探讨,早期的「写实系列」、「变形系列」、「方圆系列」、「虚形系列」固然是如此,就是几年前的「历史人物系列」、「现代人体系列」及至最近的「浮生系列」也无不如此。
谢栋梁三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在形式上每隔若干年就有一种新的系列作品发表问世。而在内涵上,不同系列的作品却又不离人生和人性的问题。形式尽管是风华各异,内涵却始终是「一以贯之」的。
艺术形式求其变,是艺术工作者对创作负责的态度,一种敢于面对创作瓶颈,敢于突破创作困窘的态度。艺术创作如果不能求其变,一直沿用着固定的方式、固定的技法,日久必然因为技法太过娴熟而沦为僵化的艺匠之气,失去了艺术作品最可贵的创造性和表现性,如此纵然技艺一流,又何足喜。从这个角度看起来,谢栋梁各系列风格丕变的作品,证明他是一位知变、敢变、能变的艺术工作者,也说明他敢于面对尝试性创作的挑战和苦闷,不眷恋于既有纯熟的表现方式,却宁愿迎接新的尝试和挑战,永远保持面对艺术创作的新鲜和敏锐,这是谢栋梁的坚持处,也是谢栋梁的可爱处。
最近一年,谢栋梁陆续完成了四十件作品,名之曰:「浮生系列」,这些作品在想要表达的主题酝酿成熟后,进一步在心中构思其作品造型,等到整个作品的结构已经「成胸在竹」,好像写文章的人打好了「腹稿」,才开始动手。「浮生系列」是以细孔的铁丝网裁剪、卷曲、挤压而成所需的人物造型,成形后再敷以树脂以增加厚度和雕塑的量感,再转铸成不锈钢或青铜,这一系列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群像,由于人物有高低、俯仰、正侧的不同而增加了雕塑的空间关系。
这一系列作品的主题,仍旧沿续他过去有关「人生面」的描述和「人性面」的探讨,人物的眉眼、表情和手脚采用淡化的处理方式,而以肢体所呈现出来的「语言」突显主题。以肢体动作来表诠作品的意涵,令人从肢体的印象中直接解读出作者在作品中所要抒发的思想和情感。其次,这一系列作品所要掌握的并不是人体的真实而是人体的意态,因此这些作品很像写意的水墨人物画,优美而抒情的线条,委婉而友善地出没在作品之中,也成为这一系列作品的另一特色。
(1995年6月登于艺术家杂志)
作者:许政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