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贾新光是一位有思考、有才气的油画家。他从事油画创作已近20年。因为他有思考,他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寻找适合他个性、素质的艺术道路,他似乎处在不满自我和不断变革的状态;因为他有才气,他的思考和探索总是在作品中显示出含有创造性的成果来。他画人物、风景和静物,是从具有乡情意味的绘画起步的。他对北方荒凉、凝重的农村景色情有独钟,多年前创作了《梦回故园》系列,这些风景语言单纯、质朴、略有冷峻和悲怆的感情色彩。他笔下的人物肖像,也有类似的味道。从早期的作品看,他的质素接近古典主义。他在采用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时,也将其融入古典绘画“冷”的氛围。他本可以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肯定也会得到社会的回应,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便是证明。但是,对艺术本质和规律有所思索的贾新光懂得,作为艺术家最宝贵的品质是探索未知,是开采新的矿藏,从自我中,从客观世界中。他认为,“我们的每一缕思想,只代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时期”,他不愿意固守一种风格,一种手法。他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幼稚、局限、错误是难免的,可是艺术创造之所以迷人和有魅力,正是因为它充满着风险,充满着可能,这过程本身就意义非凡。
新光在变,但变得自然,不是为变而变。在90年代末,他又推出了新的《梦回故园》系列(1997——1998)和《梦回山庄》系列(1998——1999)。这是在1997年参加菲利宾油画创作班之后创作的。菲利宾科是著名的乌克兰油画家,获乌克兰功勋艺术家称号,毕业于俄国列宾美术学院,在俄罗斯——乌克兰绘画体系中,他是一位革新家。新光在菲律宾科油画创作班,与其说是学习油画的技巧与方法,毋宁说是获得了新的启发,吸收新的营养。新光从菲氏作品中感受更多的似乎是与精神气质有联系的那些东西——创作的灵性。创作的灵性,说穿了,来自创作心境的自由。有了这种灵性或这种心境的自由,艺术创作便会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描绘和主观观念的简单展示,而获得新境界。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中国艺术和俄罗斯艺术,各自的表现手法、技巧不同,但在追求创造灵性与心境自由上是共同的。我想,当新光从菲利宾科的创作中有所领悟时,他一定也同样对我国古代艺术遗产有所领悟。或者,更准确地说,正是由于平素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积累,新光很快能较准确地理解菲氏创造的价值,也能正确地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颇有意思的是,菲利宾科在新的近作中,看到了跟东方的“玄学”有关的东西。我以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新光作品较为准确地把握。没有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积累,新光的创作不可能达到这一境界。新光的创作也与他的“秉性“有关,这表现在他对自然、宇宙的体悟上。这些带着更多抽象意味(但不是纯抽象画)的油画作品,远不只是通过笔触、油彩来传达美感,而且还传达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等问题的思考。也就是说它们含有某种令人琢磨的意义。因为这些意义渗透在点、线、面之中,渗透在可以感知的形式之中,它们悄悄的通过视影响、感染着观众的心灵。将这些亲近的作品与以前的作品作比较,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但也明显地看到,内在的精神性更强了。在感悟对象的基础上,作者尽情地倾诉内心的情绪。他更自由地翱游在形与色有世界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掘自己的潜能和智慧。他的作品似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完成,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创作过程中的思索、苦恼与快感。他在追求“完美”,但更求“尽兴”。就这点而言,他近两三年的作品,更接近绘画的三原,从本质意义上说,绘画应该赤裸裸地、没有伪装地显示创作者的内心状态,以求得与观赏者更直接、更便利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我觉得,新光作品中的“过程”与“结果”是交织在一起的。他的画予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人们欣赏他的画,也随之进入他的创作状态,与他一同享受创作的痛苦和愉悦。
画画要有所成就,不论是用传统的水墨,还是用西来的油彩,一定要有相当娴熟的技巧,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作者的修养。只有当一位画家,真正对人生、对历史、对艺术有较为深刻理解时,才能说是步入绘画的门槛。他关注国内外艺术创作的历程,注意提高民族艺术的修养,当然更重视油画语言技巧的提炼,久而久之,他笔下的绘画就显示出一种品味和格调来,就远离了画界流行的通病“俗气”和“燥气”。
贾新光能在绘画上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他多年来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和勇于实践的必然结果。
2000年
作者:邵大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