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在水一方答同学问

  (2007金秋,周韶华先生及其弟子云集武昌东湖在水一方茶座授课,学生们提问滔滔不绝,老师对答斐斐成章,语惊四座,同学们觉得这是一次精神盛宴,受益不浅,记者也激动不已,欣然记录整理,以飱读者。)
  问:作为您的入室弟子,您最要叮嘱我们的话是什么?
  答:你们应当姓美,名叫术。美是动情的艺术,是智慧的艺术,是天赋的艺术,也是艺与道通的艺术,  你们的职业就是搞美的艺术创造。你们不要把美术仅仅看成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应当把美撒满人间。美,不但要有形式美因素,原创美因素,特别需要有人格美因素。这样艺术才能感人,才有生命力。你们要真正成为艺术创造的主体,掌握高难度的艺术技巧,以能合目的地进行创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虔诚敬业,寂寞求道,竭尽心血为此奋斗终生。
  你们正处在艺术自觉的时代,这是精神上极自由,思想极解放,最具热情和极富创造精神的时代。要抓住机遇,努力进取,“艺术文人化”、“艺术理想化”,把以动情为特长的艺术创造搞得更纯粹。为此,要亲近生活,亲近经典,亲近人民,去寻觅艺术的根脉,挖掘艺术的源流,彰显艺术之魂,在喧噪声中唱出压倒群雄的高音,树立起自己的形象,让五千年文明的血缘意识在生命中生根。
  艺术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和感受,不是用我的方程式来框正你们,而是用你们自己的心灵做自己的上帝,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一切要靠自己来判断和选择。
诚然,画如其人,你们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人。
  问:山水画的美感特征是什么,怎样才能取得这种美感特征?
  答:一件山水画作品因其艺术意蕴能唤起人们的联想,形式美和表现技巧美,能令欣赏者陶醉,这是向美感特征迈出了第一步;形式结构立异标新,是画家智慧凝晶的独特表现形态,他以自己相对稳定的具有意向性的整体结构呈现给观众,是向美感特征跨出了第二步;抓住了天地人和这一总品质,彰显出大自然的生命和表情,是主体与山水共振的回声,这是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三步。
  美感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全景式的,重气势,擅壮美;或者是自然某个个别性片断的切面,尚抒情,重柔美;或平正,或奇崛,或因画家的强烈个性而突破了格式规范的定势,能于无声处起惊雷。人们敢于向习惯的惯常方式挑战,创造出新的式样也不可否定。山水画的美感特征的多样性、丰富性难以穷尽,不可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一千多年证明,山水画的发展史是个动态的流变系统,现在要发展,将来还要发展,必将生生不息地再发展下去,我们应当为之高兴,不必惊慌失措。至于怎样才能取得美感特征,一是画家要有一个创造性的头脑,二是要勤于探索性的实践。画乃我自画,书乃我自书,书为心画,画为心书,有什么样的气质就有什么样的艺术。
  问:怎样把握正确认识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
  答: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山水画家面对的是宇宙自然这个大周天,而一件作品表现的是宇宙自然的小周天。我们不象理论家去解决抽象、复杂的理论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是与大周天相关联的艺术的形式结构这个小周天问题。一幅画就是一个小周天,所以对它必须从整体——局部——整体即进行既分析又综合的这种艺术方法论来观照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始终在宏观把握中来解决艺术这个小周天问题。前一个整体指的是经营位置,着眼解决大构图、大格局、比例、对称、协调等,使整体得势;所谓局部指的是各部位的层次、质量等要到位合度;最后又回到整体,是解决整体的合力、和谐与浑然一体,这是最后收拾必须抓住不放的事,以不致留下遗憾。说一幅画就是一个小周天,是因为大自然有多重、多义、多侧面和多角度,你不能面面俱到地解决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小周天。因此必须从一幅画的大格局出发,首先进行宏观把握,进而深入到对象的各个部位和各种要素并放到整体框架内进行调整和取舍。所谓局部就是以统揽全局的眼光决定这个局部是“高音区、中音区还是低音区”以解决从属位置和虚实有无关系,从整体观照它们的层次,以通向大宇宙来统领这个小周天与大周天相依存的意蕴关系,才具有完善的性质。画家如果不能把握一幅画的浑然一体的整体结构,便永远创造不出有生命意蕴的艺术品。宋人在谈全景山水画时说:“远观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就说明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既相连又相区别的统一关系,一幅画的生命所在完全取决于画家的整体把握适当,如果不懂整体统一关系就画不好山水画。一笔一划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整体结构的合力大于一笔一划的力量。有了这个理念,对什么表现手段的运用都应以宽容的态度无所不取,无所不用。最后就是看它是不是立得住脚根的有整体感的作品。
  问:好奇心是不是艺术家的特征?
  答:艺术家的心灵最活跃,对客观世界充满了梦想、幻想和理想,好奇心自然与他相伴而生。正因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明天也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才激发他们去苦苦地追寻艺术的天趣和生命活力,捕捉艺术的无穷魅力。每一个灵感火花的爆发,可说是好奇心的驱动。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思想活力。在艺术家的感观视点中,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在他们的笔下也是有感应的。由于奇妙的视觉语言的诱惑,对艺术魅力的迷恋和良性的文化反应能力,构成了艺术家的品格意识。好奇心使他们并不满足于昨天。他们意识到每一个明天都从告别昨天开始,他们固然尊重昨天,但更立足今天,向往明天,认为这才是当代艺术家的当代品格。
  问:在艺术创作中,您最不喜欢的是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您最怕的是什么?
  答:我不喜欢的是千篇一律的堆砌与复制,包括犹豫琐碎的不知为何的涂抹。我喜欢快乐的冲动所产生的创意和激情豪放的震撼,我最怕的是思想麻木和没有艺术感觉,包括,怨天忧人但就不怨忧自己。画家需要有气度,要正视自己,不要找借口为自己护短。
  问: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还有实际意义吗?
  答:把握某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实际是对某种特定的生活现场的选择。艺术语言的界限就是你占有的世界的界限。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其根本意义在于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播什么种发什么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艺术创造的成功,关键在于对专题性表现对象的独具慧眼的选择;对艺术表现形态有特立独行的选择;对艺术表现手段具有个性化的选择,等等,这关系到自己艺术发展的命运。因此,到生活中去是画家自身的一项基本建设。不仅是对发现的敏锐度的培养,而且对选择生活的独特视点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生活中你发现了新的语言符号,就意味着你又重新创造了新的语言符号,这是画本所无而活本所有的语言符号。同时,对于画家来说,如果你没有这种新的语言符号,那就意味着你的旧有的语言符号也失去了生命活力。
所以,我的回答是,不仅要坚持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是重要的,而且关键在于去选择与发现是为寻觅自己的发展道路,去发现和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语言符号与形式系统。
  问:您常讲“神韵格高”,大家听了很感兴趣,但又感到太玄奥了,我们如何提高这种认识?
  答:“神韵”是六朝以来品评艺术境界的核心话语,但它只可意会,不可名状,更不可量化。我特别欣赏“神韵格高”的艺术境界。犹如神在形内,韵超象外,是画家与自然的对话,也是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所产生的心领神会的共鸣。是作者的精神境界转化为(物化为)艺术品的境界。“神韵”不落诠释,不露形似,不着痕迹,隐于纸上,揣摩于心,凝聚于艺术品的总的精神品质之中。有于稚气见神韵的,有于古朴见神韵的,亦有以动情见神韵的,格调高的作品无处不见神韵,它“不涉理路,不落言诠,赏心悦目,畅神惬意,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艺术家怀着一种高蹈的超然拔俗的情操,高洁疏朗的性格,带着浑身的文气,满腹的诗情画意,以超越自我所形成的辽阔的心理空间,它都是由意念物化为含蓄的艺术形象,是由主观能动性产生的情思的物态化;是在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的一拍即合中激荡起来的生生不息的意志和情怀。这种扩大了的语境空间和信息内蕴,打破了狭隘的意境界定,使读者心胸大开,但“神韵”并不大喊大叫,而是以暗示的功能显露出艺术的魅力。创作主体以感兴思维意识,得心应手的艺术处理画出了无穷的韵味。
  问:绘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您一再强调要有文化力和文化表现力,这是为什么?
  答:首先要从人格意识的主体建构着想,作为精神文化的创造者,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创作主体,如何在艺术中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追寻自己的终极目标,必须要用艺术作品来确证自我价值,证明创作智慧作为精神创造的能量应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但没有文化支持行吗?没有文化表现力,行吗?
  每一个画家都依据自己的特定需要进行艺术价值取向的选择与控制。其创作智慧深深地植根于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他的艺术样式和语境内涵及其情感表达方式等等都是在“文化心理结构”中孕育、萌生、凝结而显现出来的。是文化积淀和生活积累不断地在为画家提供精神创造能量的更多的可能性,使画家的价值意向朝着形式化、情感形态化、意境深度化运动,其所完成的作品便成为主体感性生命力的总合。文化自觉,可以成为一个画家的价值取向朝向一个终极目标前进的命定的力量,并且文化是浸透在他的艺术理想与追求艺术生命的表达方式之中,成为他的智慧的充分显示与实践建构的成果中的。所以,我曾对文化缺失深表忧虑,呼吁要有文化理想和创造有理想的文化,强调画家要有文化力和文化表现力,并为此而不断振臂高呼。
  问:画家怎样才能取得终极成果?
  答:我不但强调对生活的直接感受、选择、从第一自然转换为第二自然的重要,而且强调对专题性需要的捕捉的重要。因为这对独特形态的凝聚,特别是关系到终极成果的取得至关重要。这象打仗一样,要有战略战术,要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要每战必胜,画家对终极成果的控制意识是对自己的智慧的考验。在一段时期内,你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去一步一步地接近终极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漫天撒网。首先要把对生活的直接感受转译为对专题性的独特空间构造的优化选择,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系统。对形式系统的追寻要有高度自觉,这是取得终极成果的捷径。举例说,吴冠中如果没有对江南水乡的独特敏感和对皖南乡村房屋的独特表现,他的艺术特色就会大大减弱。由此可见,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取决于画家对生活形态的个性化的独特把握。概括地说,要把类型化转换为特别题材表现的典型化,把对象的复杂性抽象为纯粹性。否则,吴冠中就是另外一个吴冠中了。这里的关键词是:选择的智慧与形式纯粹性、风格个性化是艺术的第一生命。取得终极成果的奥妙可能就在这里。
  问:您怎样估量您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
  答:人生哲学是一部大书。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人的生命代价至少应与他的目标价值取得某种平衡。然而人生之路却很短很短,从出生地到墓地好象只有从0到100之距。如果不盯着价值目标去进取,就如同花开花落,转瞬即逝。因此,我认为自己过去的蹉砣岁月是我的人间大学,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给了我以历史性机遇,给我提供了艺术舞台。这二者之合成就了我的大半生。
  为了创造人生意境,我曾越过万水千山、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享受到“万物皆备于我”的风光。正因为跋涉过泥泞,才知道岁月如金,意识到生命的尊严与力量。经过打磨的我,早就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至少现在的我,已不同于过去的我。如果没有早期的生命之旅,怎么能展示出现在的生命价值?生命之旅对我的改造,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至于我以前的行为的总合是什么,暂且还羞惭于回答。但我意识到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因此,我宁肯仰天而卧,不求有什么殊荣,也不奢望圆满结束,但不要忘记要进行反思,诘问自己还有什么人格障碍,信仰是否还有问题,也不愿闭着眼睛浑浑噩噩而别。

作者:周韶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