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1-27 10:4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国学术史研究风行。甚至学术界之外的社会各界,也对之热捧不已。民国学术热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该时段学术成就被夸张、放大了。与清朝相较,民国时期的学术显得无根。清朝承继我国历代学术传统积淀,研究成就达到了历史上相当高的水准。以乾嘉学派为例,可谓是人才济济,成果累累。但在某些方面,却被人为地否定甚至妖化,直接导致其学术成就被矮化、被淡化。再以《红楼梦》为例,实乃中国小说之最。试问,民国时期的小说,有哪一部可与之媲美?至于《四库全书》,涉经史子集,至今罕有其匹。民国时期引入西学,风生水起,反传统之声,震耳欲聋,结果是西学远未参透,传统又丢了不少。民国时期只是西学引入中国后的咀嚼期,而非消化期。
需要指出的是,民国学术热之所以盛行,与部分学人的极端趋向及误导有关。民国时期,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战争连绵、社会动荡。一些学人基于对所谓“民国自由”的推崇,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拿民国学术说事,错解失序形态,一叶障目,刻意美化、歌唱。今天我们回首民国学术,其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应该予以认同、尊重,只是超越事实之上的夸大其辞、无中生有,不仅仅不是认同,不是尊重,而是相反。
——苏全有:《为民国学术热降降温、消消毒》,原载于2014年12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