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言与物:四位艺术家香港交流山水画

2015-01-28 17:27

“言与物:山水作为文化的自画像”展览地点:香港汉雅轩

澳洲艺术家彼得•倪森策划了本次展览

彼得•倪森在现场讲述他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讯 2015年1月28日下午,“言与物:山水作为文化的自画像”在香港汉雅轩开幕。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有澳洲艺术家彼得·倪森、香港艺术家及建筑师MAP Office、台湾艺术家许雨仁、香港艺术家梁巨廷。

  本次展览由澳洲艺术家彼得•倪森策划。由于对文人书画的共同兴趣,倪森和张颂仁在过去五年持续交流他们对风景画(山水)的当代意义的想法。跨文化的讨论如果可以比喻为两种语言寻找对应的语汇,倪森希望藉由错落而不准确的近似词,引出风景及文人山水的既崭新而又意外的理解。倪森这次策展是被对话启发。至于倪森、许雨仁、梁巨廷、MAPOffice的作品,虽然都受惠于中国文人画,却各自撷取风景画(山水)的传统为自己的艺术风格发声。

彼得·倪森《无境的眼神(文征明)》五屏录像,2分28秒,版数;三维打印青瓷,30x17x13cm,版数

彼得·倪森《无境的眼神(文征明)》五屏录像,2分28秒,版数;三维打印青瓷,30x17x13cm,版数

  倪森在展览现场谈及展览主题“言与物”,即网格与石头。风景作为文化的自画像,是将实质环境转化为描述艺术家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符号。展览的策划概念,出自艺术史惯常用以描述风景的二元化观念,如“山/水”、“形象/背景”等词汇。展出的作品被巧妙地安排成“网格与石头”,或“言与物”。“网格”是创造空间的概念工具,同时表达了量化空间的理性欲望;这是个有待争议的数学理念,因为网格既能开创一个新世界,亦能改写所有其他潜在的世界。“言”可以描述、定义、思索;然而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言”亦可以改写想法并占据其意义。“石头”在这个展览中则是网格的对手,它亦可以“物”来表示。石头存在于我们所创造的空间,是被欲望的“物”。它是我们凝视的有机物,投射了我们对自然世界的欲望;它是被主人合理化的非理性客人。

梁巨廷《山水与几何结构之三》水墨纸本,84x153cm,2008-2014年

梁巨廷《山水与几何结构之四》水墨纸本,84x153cm,2008-2014年

MAP Office《珠三角殖民地:由香港至深圳(打工岛)》综合材料,40x40x60cm,2014年

MAP Office《珠三角殖民地:由香港至深圳(高尔夫岛)》综合材料,40x40x60cm,2014年

  “言与物”,网格与石头。这是个关于风景(山水)的展览,受到热心人的对话催化而成。透过多元的文化背景,与包容不同的艺术角度,以致打开了分享意见的空间、鼓励被误译所激发的新想法、汇聚了交错的差异立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8日。

来源:雅昌快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