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张雷平画集——序

  一位真诚为艺术做贡献的画家,他一定曾经处在深度的矛盾之中。他首先遇到的是如何创造自己的艺术新生命,如何创造新的自我价值。但是至于创新,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到达到,或者很容易地达到。所以,任何有成就的艺术家,他的艺术走向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也往往不可能很顺利地到位,从而得到他所追求的价值。

  艺术家们都生存在宇宙空间的地球上,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不少人终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于是,他们就与宇宙的规律相合拍,与时间一起正转,而不是负转。概而言之:我是现代人,不是古代人;我从时代过来,不是过去。理解了这一点,那么,所有争论不休的空话都可得以了断,艺术家如何在自己的作品里面立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这一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们向古代的艺术学习是为了创新,不是为了复古,是顺应时代,不是逆着时代;但是离开了过去,也就没有现在和未来。

  我命笔作这篇序文的时候是现在,但随着笔的写去又变成了过去。不能把过去、现在、未来三者视为不变,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相关联又在不断的运动中。当然,我不是在写哲学文章,而是为张雷平画师的画册写序言,为什么要说这些“空话”?因为我觉得张雷平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而且出现一个新的境界,因为我觉得她始终站在艺术家的正确位置上,正沿着时代的规律前进。

  最初,她学的也是传统笔墨,经过不断努力,又理解到生活的不同变化,然后自觉地使自己的艺术随之一同变化——这正在于画家站在了自身正确的位置。反之,若背转了身体,老是重复过去的一切,那么,她就不会获取灵感,她的艺术生命就会枯萎。把古代植物的种子拿到系按在来种植,却依然会开花、结果,种子再植,代代相传。这样,“小小”的艺术一旦成为伟大宇宙中前进的一员,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艺术希望和巨大的审美力量。

  现在,张雷平画师将历年所作集为一册,读了以后,令人高兴,因为从中我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前行的轨迹。

  她从传统起步,而且深具修养。如《紫藤花》、《拒霜》诸作皆显示出相当的功力,也为更臻一境铺垫了坚实的基础。但她不满足于遮掩的成就,继而于常中求变,于变中求变,于变中不断进化,故燦然有新面,创成异格,自有一种洋溢着她强烈个性美的自然崛现于腕底。透过她的《鸢尾花》、《秋日喁语》、《山雨》、彩色的田野、大峡谷等近作,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当是一个艺术的新世界,其技巧和立意都是不同反响的。

  所以,我好想不是在翻阅她的画册,而似坐在飞行的船里,从窗口看到外面正在前进的一切,很新奇,很优美。我最终把画册合上,但仍然没有结束这美好的旅行。

                                                                                                 程十发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一九九三年四月

作者:程十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