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盛开古瓷器上的牡丹

2015-06-24 15:28

白地黑花开光鸭戏纹梅瓶

宋代三彩牡丹纹枕

除了花圃里盛开的牡丹,你见过开在文物上,千年不衰的牡丹吗?昨日,记者走进洛阳博物馆,探访在各种器具上“盛开”的牡丹花:有的盛开在宋代的瓷枕上,有的盛开在清代的挂屏中;有的牡丹盛开在珍宝馆里的白釉黑花梅瓶上,有的盛开在慈禧太后御用画师的笔下。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象征着富贵和吉祥的牡丹纹饰始见于唐代,北宋宫廷和民间的使用非常广泛。洛阳博物馆目前展出的文物中,有20余件绘制有牡丹相关的纹饰或者图案。

【发现】洛阳文物上的牡丹纹饰始见于唐代

昨日上午,记者在洛阳博物馆对开在文物上的牡丹进行探访。

商代的兽面纹铜觚、战国的彩绘蟠龙纹陶壶、战国的狩猎纹铜壶……早期的精美文物不少,但纹饰多以动物、人物为主,到了汉代,彩绘陶器上开始出现花草纹饰,但大多造型简单,并非“牡丹”。

“牡丹”到底在哪里?

随后,记者来到展出五代北宋洛阳城文物的一楼第三展厅。牡丹终于出现了!一件青釉印花缠枝牡丹纹瓷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个瓷碗外表看起来与现在使用的瓷碗差别不大,但碗内有非常精细的牡丹纹饰,一朵牡丹“开”在碗壁上,周边装饰着各种枝叶。

在这个瓷碗不远处,一批牡丹文物“集体”出现了:是宋代的瓷枕,包括珍珠地牡丹纹瓷枕和三彩牡丹纹枕等。据介绍,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批量生产,北宋时期进入繁荣期,造型很多,从实用品转为艺术品。记者眼前的这个三彩枕长32厘米,宽19.5厘米,高11厘米,枕面饰单瓣棕黄色牡丹一朵,花蕊呈绿、白色,周饰绿色,光泽浓艳。

“从考古发现来看,洛阳文物上的牡丹纹饰始见于唐代,兴盛于北宋,这与当时人们对牡丹的推崇相吻合。”洛阳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说,自隋唐起,随着牡丹在洛阳人工栽培成功,牡丹图案开始作为装饰出现,寄寓了人们对生活的美丽憧憬和良好祝愿,还出现了具有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的牡丹瓷。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