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9岁老伯用錾子雕刻四大名著人物 已完成160尊

2015-06-25 00:00


牟登德和他的石像

  “叮叮叮……”6月24日,巴南区鱼洞街道花土湾社区一民居的院坝里,传出手锤敲击錾子的清脆声音。记者循声而去,找到了正凝神雕刻三国名将张颌石像的牟登德。

  梁山好汉、金陵十二钗在他手中“复活”

  牟登德是一名退休工人,今年69岁。30多年来,雕刻“四大名著人物像”已成为牟登德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迄今,他已雕刻完成了约160尊“四大名著人物像”。

  牟登德年轻时曾当过几年石匠,颇有些感觉。上世纪70年代,喜欢看书的他萌生了以青石为材质雕刻四大名著人物像的想法:“四大名著是中国的珍贵文化遗产,用石像这一形式来阐释名著里头的人物形象,很有意思啊!”

  从雕刻“梁山好汉”开始,计划很快付诸实施。30多年来,他先后完成了《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西游记》中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以及各路神仙的石像雕刻。前几年,又将目光转向《三国演义》中一众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

  随着石像越来越多,家里放不下了,牟登德便将自家的两个门面收回来,用于存放这些宝贝。

  面带微笑、斜挎布袋的“及时雨”宋江,怀抱酒坛、憨态可掬的“花和尚”鲁智深,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孙二娘……记者在一间专门摆放石像的屋子里看到,一尊尊石像表情生动、栩栩如生,高度从6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

  “名著中的人物身份、性格不同,表情、举止和服饰打扮各异。要刻好石像,就要反复钻研名著、摸清不同人物的特点,比如史湘云命运多舛,王熙凤泼辣能干、权力欲强,这些都是‘石头以外’的功夫。”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老人侃侃而谈。

  拒绝海外藏家的收购要求,要将宝贝留在重庆。

  完成一尊石像的雕刻,需耗时3个月左右。为加快进度,牟登德前些时候选定侄儿牟元能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两人一起忙活。目前,他设想中的30多尊三国人物石像雕刻已完成大半。

  曾有外地石雕爱好者甚至海外收藏家找上门来,要收购石像,被牟登德拒绝了。“这些石像对我来说是无价的,我要把它们留在重庆。”他说。

  记者了解到,牟登德的得意之作曾多次参加大型展览,比如在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南坪会展中心就展出了他的5尊梁山好汉石像,引来众多市民争睹。

  

来源:中国艺术品网-工艺百科-工艺资讯 作者:记者张莎/摄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