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拟古出新”汪天行山水画新作展

2015-06-25 13:24

《万山红遍》 551x145cm

《江河万古流》

《高峡行旅图》

《高士行吟图》

《万山红遍》 551x145cm

  展览时间:

  2015-06-26~2015-07-02

  开幕时间:

  2015-06-26 09:30

  展览城市:

  江西

  展览地址:

  江西省文联展厅

  主办单位:

  江西省文联

  协办单位:

  江西美术院、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江西省书法家协会、江西画院承办,江西国画院、江西将军书画院、南昌古玩城、子易堂、集雅斋

  参展人员:

  汪天行

  展览介绍:

汪天行先生早以大气磅礴的水墨淡彩井冈山水画卷称誉国内画坛。其笔下井冈,雄奇博大、意境开阔、绮丽深邃、气象万千,有着对井冈山自然景观、文化个性、时代风采乃至红色内涵十分精彩的艺术表达。

近一年来,天行先生潜心画室创作,作品很少公开展出,偶有几幅应邀参展作品,其题材、笔墨乃至气韵、意境都令人耳目一新。近日,有幸得观天行先生“闭关修炼”以来创作完成的一批作品,深感震撼。他在进行着一种从容而又刻苦的探索:回归传统却不沉溺其中,而是从传统中汲取养分,进行着“入而能出”的艺术嬗变与创新。其山水世界愈加丰富、笔墨修养愈见精纯。

天行先生的艺术嬗变首先从题材入手。他暂时放下了十分熟悉的井冈山水,超越特定山水题材的创作,转而从传统山水中获取灵感。这种选择给天行先生带来极大的自由,得以充分抒发内在的抱负与襟怀,充分展现中国画命意、构图及笔墨渲染之妙趣。以胸中所蓄命意作画,所成皆有可观。其山水佳构,或天光云影,山高水长,得旷达、疏朗意趣,或群峰壁立、重峦叠嶂,有浑厚、高古气象。山水之间多人文关怀,点缀以亭台楼阁、垂钓扁舟,三两高士,游历其间,成可游、可居之山水妙品。

天行先生近期山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浸润了丰富的诗情画意。其擅写四季山水,诸如“春访道友”、“夏观诗林”、“秋赏飞瀑”、“冬醉松涛”,“寺隐夏云中”、“却喜冬雪重”等,画中意蕴随四时景观变化而不同。有一组四条屏颇为引人瞩目,四幅山水分别题为“春色宜人聚高台”、“夏雨过后云雾开”、“秋风尽染山河秀”、“冬雪寒江雅士来”,分开来欣赏,其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各擅胜场,颇尽意趣;合而观之,则色调冷暖相济,景物彼此呼应,令人生出无限诗意的迁想。更为奇妙的是,四幅画题恰成一首七绝,令人由衷钦佩画家的巧妙构思和充沛才情。

我以为,天行先生近期创作的成功,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山水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天行沉潜其中,每日以传统笔墨浸润笔端,咀嚼、体味、沉淀、思考,从而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收获。其内蕴更加深厚,笔墨更加老到、充满张力。更为可喜者,乃于水墨之上,辅以淡彩,一扫传统山水肃杀、枯槁之气,蕴含无限生机与生命意趣。因此,这批山水画绝不仅仅是对传统图式、笔墨的临摹、借鉴和学习,而是包含着当代艺术家面对古人笔墨图式的深刻领悟与思考。立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厚底蕴,努力在继承中彰显艺术个性,守望传统,尊重经典,融会古今,博采众长,在意境拓展与笔墨探索中,进行以退为进的创新实践,构成了汪天行近期山水画创新的艺术特点。

近代以来许多绘画大师,诸如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等,都有在其艺术成熟期进行“变法”的经历。中国画需要才华与灵性,更需要艺术与生活阅历的积累与感悟,大画家无不需要在其人生与艺术的成熟期,实现自身的艺术转型。汪天行先生这次的山水画创作转型,乃是出于一种不期然而然的艺术需要,这不仅是一种巧合,更蕴含着一种成就大器的艺术规律与必然。

——江西省文联主席、评论家叶青撰稿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