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关于前缘
2014年10月26日,许固令、刘佑局两位艺术大师画展在广州隆重举行,其时我正在石家庄,记得当天画展开幕前,我通过微博给刘佑局先生发了简短的贺信:“天佑奇局,造化白父”。
一个星期后我回到了广州,第二天大鰲兄开车送张弓先生书法作品给我时,也约我去美术馆看一下,只因为我正在清理办公室配合装修,就不便成行,直到三天后午休时间,我没有来得及吃中饭,就如饥似渴地赶到展览厅,享受久违的艺术大餐。
幸运的是在展厅见到了刘佑局先生,他在忙碌着安排助手进行作品摄像,破例允许个别客人在场内观摩。
记得展厅的前部份是许固令先生的脸谱画代表作品,其笔墨基本上是传统的,但主题和意境却是别具一格;后一部份正是刘佑局先生的幻象主义代表作品,其笔墨、主题、意境几乎全部打破了我心中已有的认知体系,尽管张弓老师先前给我简要地介绍过刘佑局先生幻象主义艺术作品风格的,我也阅读过一些有关幻象主义艺术作品的评述文章,但当我伫立刘佑局先生的作品面前,仿制就象是遭遇时间空间穿越,惊叹其表达技巧的嬗变空灵。
在反复观赏刘佑局先生的作品后,才意识到饥饿在折磨我的神经,头脑中一片迷茫,本想请教刘佑局先生一二,发现他在休息室闭目休息,脸上写满倦意,就不忍心打搅……
走出美术馆,正是大中午时分,阳光眩目,坐在车上,摇摇晃晃间神思恍惚,在半饥半饿半醒半寐时,眼前的光影与头脑中那些幻灯片似的作品影像,终于有了第一感觉莫明其妙的感觉,真正是:“白父戏剧人生冷暖自知,佑局幻象世界神明自得”。当时我就把这个观感分享到微博中……
随着刘佑局先生油画作品相继推出岭南推向大众,推出北京推向国际,刘佑局先生独创的幻象主义艺术作品的特质引起了广泛关注探讨。
近日,张弓先生正在不遗余力地推介刘佑局先生幻象主义艺术作品进军法国卢浮宫最高艺术殿堂,我也不能无动于衷,看到网络上发布的预告,就总想写点东西,是以为记念,是以为壮行。
关于线之幻变
中国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墨分干、湿、浓、淡、焦五色,加上纸白,就是六彩。在中国传统书画作品里,单一的墨色,可使线条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刘佑局是有成就的书法家,尽管他自已是退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人,但他理所当然是一个有成就书法家,书法家最终的艺术技能层面的品质,就是让具有色彩质感的线条(简称色线)必须具有刚柔相济的特质,才是作为书法艺术评价的唯一标准,而作品中色线的刚柔中和,也是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经验感觉。
刘佑局先生对色条当然有深刻认知及丰富实践经验,对线条的审美涵养早已不存在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他通过平常的彩色原料,让线条幻变成多彩的线状狭小空间,实现彩色线质的诗情画意,并让这种彩色线条有机融入纷繁区块色彩中,构筑神奇魔力飞毯的无形经纬,随画面的情趣舞动,激荡人的视觉,感应人的灵性。
很有意思的是,如果仔细观察分析画面中黑色线条,在隐显传统书法五色六彩的合力时,却增强了线条的张力,延伸了崭新的审美空间。
关于色之幻化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表现语言,一般认为中国画侧重于色彩的主观认知性,而西方油画大部分侧重于色彩的客观真实性。
其实,真正的艺术发展到高峰时,实质是相通相融的,当人处在山高人为峰的境界,山之风景也就没有方位界定。人在飞机上俯瞰,这山也就是那山,这水也就是那水。
艺术感悟是穿越时间、空间、视觉、心灵限制的,正如毕加索与齐白石并不相识时,他们的艺术感应场却是神通融合的。
美国色彩学家切斯金认为:支配色彩个性有三个重要因素(或层次):第一是自我介入,第二是体面的维持,第三是快乐的追求。画家的最大天赋就是:如何通过自我介入、体面维持、快乐追求的界面,使色彩活化为语言或映象……
刘佑局先生对色彩的应用是不拘常规,有人说几乎是“不专业”的,而正是这种自在自由自信自得,让他在得意涂抹恣意挥洒之间,情不自禁神明自得地让色彩活化成诗一般的语言,笔下的彩色原料,仿佛生化成有魔力的彩虹棒,经过光和水的激活,在碰撞画面的那一瞬间,如幻化为万千色谱,静观色彩嬗变过程,又如幻化如用单一的传统水墨,只感应到激情跳荡,意趣无穷,已无明显区块之界,更无时空边际之域,幻化相映,发散延伸、延深凝聚,直至融入物形意境混元体。
关于形之幻生
刘佑局先生不是学院派,如果一定要分门别派,那也只能是实验门实践派,他当然没有来得及披带古人技法的枷锁,他好象在花甲之年得道变法,竟独僻新路一意孤行,用扎实的中国笔墨的功底,借用西方画的一些材料及技巧,描述自已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映象的感知审视和体悟…
刘佑局先生是一个创造绘画艺术新语言的人,甚至超越了以往画派的表现程式,他用独秉无法之法的激奋之烛光,探寻东西方画界艺术大师们的神秘行迹,在烛照德拉克罗瓦、布歇、凡高、马蒂斯、克利、赵无极等大师的影子时,却放大清晰了自已的鲜明印象和特性,在徜徉西方油画艺术的美妙迷境时,却曲径通幽回归自已向往已久的庄园,找到真正属于自已土壤,自已的水分、自已的空气、自已的阳光,自已的种子,自已的叶,自已的花,自已的果实,并且毫不保留地与大家分享。
刘佑局先生将具象——抽象——幻象、夸张——变形——萃取、舍形——达情——传神、有相——无相——幻真的美学境界发挥达极致,通过内心体验幻生成境,用传统的文化和定势,缔造另一种审美意趣时空。
毫无疑问,这个内心体验幻生成境的过程是稍纵即逝的,这种映象是独出心裁的,这种体验是心领意会难以言传的:
如人闭目静心打坐时,耳边瞬间掠过一阵惊鸿的身影…
如人躺在骄阳似火的沙漠中,脑海闪现某个荡起涟猗的湖泊…
如人困在原始森林,在黑色寒夜中指间的一丝雨露一滴阳光…
如人在太空翱翔,时空错位,情思穿越,万象更新,虚实难凭…
关于气韵之幻灵
气韵,本是中国画派的专业术语,书画艺术的气韵,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灵魂,更是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好的线条是灵动的鲜活的,好的色彩必然是生动的多情的,好的作品气韵必定是纯真的灵动的。要点燃艺术灵魂之火,唯有艺术家的热血和思想。
刘佑局先生无疑将中国气韵较完美地导入到他的幻象艺术作品中,能过横涂纵抹点洒面泼,用激情得意忘象返真体验,通过不拘而相融的线条、色块、景象,组合震荡无形磁场,汇聚强大定心力,通过无形磁场感应世界,用无形的天眼洞悉物象。
刘佑局先生通过线色形的再次造境,从而濒临空灵与神明的妙境,这种幻象造境不是梦境,更不是虚无的幻想,这种幻象再复活的体裁,来源于画家本心对世界认知的审视与拷问,来源于画家本意对于灵性境界的体悟与宣示。
伫立刘佑局先生作品前,如在诗情画意的掩映中,低倚无形的窗棂,用心灵的窗户阅览性情时,让燥动的身心归于崇高归于安宁,归于久远归于深邃,归于静寂归于重生…
结语
总之,真正的艺术是感情和生命的流淌,刘佑局先生正是通过线之幻变、色之幻化、形之幻生、气韵之幻灵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已的幻象主义艺术作品,大师通过这种无我无法的艺术表现,冀望窥探透视世界万象的天眼,开示通幽的神明,让疲惫迷茫的神思进入幻象的内宇宙,在畅游洗炼后获得重生新生。
三新堂墨山斋李新之
作者:李新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