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29 11:00
■榕荫泊舟
■太行山郭亮洞之景
简介
崔晓勇 现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攻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许钦松、张彦。
■昆山隧道
生于太行长于太行的崔晓勇,自小对乡村尤其大山有着浓厚的眷恋,近日,他的山水作品《榕荫泊舟》获得“西江灵胜”广东省山水画作品展金奖,引起了业内关注,他认为,追求笔墨的时代性应成为画家的艺术追求和时代责任。而即使长时间生活在广东,但他却坦言“北方山水的苍茫大气更符合我豪迈的性格。”■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张彦老师误把我当学生
给我布置写生作业画100棵树
收藏周刊:谈谈您的学艺经历吧,有没有哪些难忘的事?
崔晓勇:从小生活在大山里,对大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初中毕业时出于兴趣和启蒙老师的教育,开始接触国画。后来为了更系统、更深入地学习国画,我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前来写生采风的老师,使得我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兴趣更浓,决定这辈子就以太行山为题材了。特别是广美的刘书民先生、张彦老师,是他们把我引入山水画道路的。有一次我很难忘,那是张彦老师带学生来太行山写生,结果他把我当成了他的学生了,写生结束之后还给我布置了要画100张树的写生的任务,而我那时才第一次画画。
后又求学于广州美术学院,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与教导。他们的艺术造诣、人格素养深深感染了我,坚定了我对国画艺术的追求,使我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坚持至今。
作品是否具有时代性
与画家的经历和艺术修养有关
收藏周刊:您的作品有赵望云的影子,受到他的哪些影响?
崔晓勇:是的,我非常喜欢赵望云先生的画风,尤其是写生。赵望云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他以写生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他是最早以写生的方式深入生活的画家之一。他在写生的道路上坚持了几十年,通过写生收集创作素材,通过写生找到创作的热情和冲动,并形成了清新质朴,苍雄厚重的风格。赵望云与同时代画家相比,没有出国留洋和正规美术科班出身的背景,这使其作品没有学院派的弊俗和教条、宗派的约束。他通过写生体验生活,作品常以精神感人,而非以技巧炫目,在后来一些表现西北风物的作品中还带有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苍茫豪迈。他的生活道路和艺术生命,为后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启发。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