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29 11:01
问:评价一幅肖像画好或坏的标准是什么?
答:我不确定什么是肖像画的“灵魂”,要是有,总该是画肖像的那位画家吧,简单说,这些画的“灵魂”就是我,可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我的“灵魂”是什么。肖像画的“好”与“坏”,是那个画家自己无法说的。伦勃朗、梵高,都画肖像,不管他俩画谁,哪怕画的是个女子,画朵花,我看见的都是伦勃朗,都是梵高。
问:您对《西藏组画》的创作过程记忆犹新么?那是怎样一种回忆?
答:我不会老是回想三十多年前画画的情形。我记得在七平方米的小房间画那些画,光线差,黄昏就挪到门口,就着过道的光继续画,然后,同样是在门口过道,炒菜煎鱼做晚饭。西藏河里的鱼没有鳞片,很便宜,一块钱买好几斤——你问我那是怎样的记忆,据实说,就是轻微的嫉妒,嫉妒我那时年轻,二十七岁。
问:在中国的人文环境下,写实油画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也能引起广泛的共鸣。比如您的《西藏组画》,刘小东的《三峡移民》系列和最近的《在和田》系列。在这里,油画似乎有着和纪实摄影一样的功能。您怎样看待写实油画的纪实功能?
答:有“纪实油画”这回事吗——所谓“纪实摄影”,关键是摄影家在场,一百个在场摄影家,会拍出一百种现场—“写实油画的纪实功能”,大约可以写一篇论文,讨论“写实”和“纪实”的异同与诡谲。至于“写实油画”这个词,大致是针对“抽象”说的吧,抽象画出现之前,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的所有绘画,都可以笼统称之为“写实”,可是马萨乔、鲁本斯、库尔贝、德加、梵高,画得多么不同啊,你很难说哪个更写实。
我去西藏,小东去新疆,都不是纪实,都只是画了我们看见的那部分,画出我们的“看法”。真的西藏,真的新疆,是这样的吗?
问:您曾经在谈到木心时说过这句尼采的名言:“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在几乎所有人都被微博被网络“绑架”的时代,您觉得这个时代最需要被克服的是什么?
答:如今艺术家最需要的不是“克服时代”,而是成为时代的摆设。摆不进去,排队等着,干着急啊。
问:您对美学、文学、建筑、史学等等各个方面有很多想法,您的涉猎范围之广,让我们望尘莫及,读您的书,我时常想:怎样才能像您一样有这么广博的学问和见地?对年轻一辈您有什么箴言相赠?
答: 瞎说,我有什么“广博的学问”?不要瞎说!我对青年只有一个“箴言”:快找饭碗,养活自己。
(据陈丹青《谈话的泥沼》)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