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趋冷的艺术市场如何转型

2015-07-09 12:09

章笑非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成绩总是为外界所关注。总部设在法国的世界著名艺术品评估和市场分析网站公布数据: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 品买家。中国艺术品收藏家2015年购买了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艺术品,以34%的比重排名第一。但是,活跃的交易并没有带来“收藏大家”的诞生。根据美 国《艺术新闻》杂志日前公布的“全球最活跃的两百位顶级收藏家”名单,美国收藏家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中国只有6位收藏家上榜,其数量与庞大的艺术品交易额 形成鲜明反差。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上拍卖价格虚高的问题有多么严重,也客观反映出中国收藏家虽然日渐获得国际市场的重视,但这一群体的收 藏性质并不被认可。此次榜上有名的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少舆论认为中国买家通过艺术品在牟利,这也造成了外界对中国收藏家的一种偏 见。”

收藏是建构在美学价值基础上的,而投资则更多地建构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以收益为目标,着眼于投资报酬率和风险管控的能力。摩帝富艺术集团全球 副总裁黄文叡表示,前者将“真伪性”作为最重要的要素,而后者则更强调“流通性”。对于中国收藏市场而言,迅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年间形成了大 量的投资行为。近些年来艺术品投资市场成交火热,在这一过程中,部分藏家的收藏目的更多倾向于投资。有的收藏家眼光和品味提高以后,会对藏品更新换代,卖 掉一些不想留的,再买进其他的艺术品。所以,合法交易和保持收藏家人格并不矛盾。

自2009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曾出现惊人的增长,平均每年总价超过了欧美同期艺术品的平均价格。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表 示,这道新构筑起来的资金门槛,显然导致收藏人群的质变。“传统的专业收藏逐渐向‘商人收藏’转变,这对于倡导收藏家素养的提升,保持人文情怀,是一种严 峻的挑战。”

进入高价位时代的艺术品市场,对于收藏界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对专业收藏知识匮乏,许多人把仿品当真品收藏,造假卖假、恶意推高收藏品价格 的投机现象也愈演愈烈。此外,“买假不退”在收藏界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这更助长了制假卖假行为的泛滥。因此,中国的艺术品市场需要不断规范,这有待于 “收藏大家”逐渐成长起来,使之步入一个更为成熟理性的阶段。

来源:南昌晚报


来源:人民美术网-市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