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玉雕界新宠――“点影雕”简介(组图)

2015-07-09 15:06

  “点影雕”是微雕艺术家刘源远先生根据多年治玉经验,博采古玉、烙画、汉画、影雕、油画、国画、版画、微雕、素描多门艺术之长,而付诸实践的玉雕艺术新方向。

图片1.jpg

缄 (和田玉)刘源远

  2015年第十一届“玉华奖”期间,华夏玉文化研究院院长、独山玉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富建教授在观摩刘源远先生的玉石微雕新作后,认为与目前的玉石微雕存在较大差别,此类新作处处离不开“点”的运用,它们在继承古玉点线雕法和漆画技术的基础上,大胆揉合中西点线艺术的长处,着力于拓展平面微雕的三维空间感,不走寻常路,开了玉石微雕的新门径,遂欣然为刘先生的新作正名为:“点影雕”。 并题赞:“兰室研经,厚撷簿发”。

  “点影雕”由此正式问世。

图片10.jpg

图片2.jpg

小背篓 (独山玉)刘源远 荷上清风 (独山玉)刘源远

  近日,为了一瞰“点影雕”全貌,我们特与刘先生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经刘先生讲解,我们进一步领略到“点影雕”类作品魅力——

良渚神徽(中国)

北魏漆画(中国)

图片5.jpg

图片6.jpg

拉斯考克斯洞穴史前岩画(法国)

  一、“点影雕”创意起源

  点影作品灵感来自良渚文化玉神徽细若牛毛的阴刻线(显微镜下它们是由一个个小点刻组成),和战国时期的彩雕漆画,以及法国拉斯考克斯洞穴岩画,后期又吸收了现代艺术营养,如烙画、汉画、影雕、油画、国画、版画、微雕、素描多门艺术之长。

  二、点影雕艺术设计原则

  1,首先强调作品的设计前题,以尊重和传承玉文化为己任,不造作、不逾越天地理法。广纳华夏文化中一切美的追求。

  2,具体施技时,传承良渚神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轻重缓急,疏密有致的技法,不追求现代玉雕工艺的机械工细,直追古法,更在乎手工感和呼吸感;

  3,构图方面,回溯宋代极简艺术原则,往往以一个最美的中心点来布置构图,画面交待详简得当,强调纵深感,坚持以最少的符号化语言表达最深的意境。

图片8.jpg

观自在(独山玉) 刘源远 梦蝶(独山玉) 刘源远

  三、“点影雕”玉雕艺术诞生的意义

  1,“点影雕”的诞生,不仅仅是技艺还必须配合有相应的艺术思想,由于广泛揉入古今中外多门技法,最后辅以传统漆画工艺做画面固化。作品以玉之天然本色为底版,从玉的平面设计角度找突破。增强了玉料的最大合理化使用程度。

  2,最早的玉雕大部分都是以切片开始的,在玉雕界切个平面就可以做玉的都是高手,他们不仅是读玉高手,更是设计和雕刻高手。“点影雕”的思想从古代良渚神徽的平面化玉雕风格中一路传承而来。设计上要求回归传统玉文化的虔诚,坚守华夏玉文化内在的高洁,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回溯到古人内心的简静世界……

  3,目前已知的玉雕传统门类中,普通小件作品一米开外的视觉感受已经模糊一片,但 “点影雕”可轻松在三米以外,毫不费力地呈现玉雕作品的内容。此类作品气场可见一斑。

  4,“点影雕”师古而不泥古,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走了不同寻常的路。它广纳诸法,一枝数朵并蒂绽放,呈现万花筒般的创新形式,让人目不遐接。

  5,自去年先期“点影雕”作品被中国日报网、新浪网、新华网、中华玉网、新石器等主流网媒连续公诸后,引起了玉雕界的不断关注。如“白度母”和“地藏王”在业内广为流传。引起了行业内的持续讨论和互访。活跃了学术气氛。对于争论,刘先生一直坚持兼听则明的淡定,他认为:“但凡新生事物有争论比没有争论好,自己做的只是师法古人成就的创意。有思想有价值的创作自会留下历史印迹。艺术的真正价值也不会仅仅流于外在形式。”

图片9.jpg

翰墨飘香(独山玉) 刘源远

  结 语

  古代玉雕中的点线组成的图腾纹饰奠定了中国玉雕艺术的雏型。而今,“点影雕”作品让点线艺术的感染力变化得更加自由不羁变化万千。不正应了艺术家回归本真、削繁为简、追求自由的艺术精神吗?

来源:人民美术网-收藏-玉器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