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10 00:00
shuhua08
书画圈是为书画艺术家倾情打造的集《书画圈周刊》、《书画圈网》、《书画圈APP》及《手机推送》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化书画艺术经纪体,致力打造一个专业的艺术家推广、艺术品销售、各种展览、出版的艺术家经纪平台。
著名人物群像画《流民图》手稿首次来汉展出
“蒋兆和一辈子没有画过壮丽河山,他喜欢画人,特别喜欢画可怜的受苦人。”画家陈丹青日前在他的艺术类脱口秀节目中讲到20世纪著名画家蒋兆和的其人其事,打动了不少网友。
无独有偶,武汉美术馆举办了又一次大师展—“我法—蒋兆和绘画艺术研究展”,把蒋兆和先生的50余件作品展示给了武汉市民。其画于抗战期间的代表作《流民图》中的6幅手稿也首次在汉公开展出。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3日,市民可前往免费观看。
劳苦大众是绝对主角,战争苦难直指人心
蒋兆和(1904-1986)与徐悲鸿同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开拓者和奠 基人。他毕生践行“为民写真”的理念,作品涉及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题材和人物,可谓“写尽苍生”,被誉为“美术界的杜甫”。蒋兆和在《我的画展综述》中开篇也自述道:“敝人作画,素以老、弱、孤、残为对象,素无它意。”
此次展览以蒋兆和在1956年书写的一幅长达19米、字数过万的书法长卷为开端,这 样一气呵成的书法手卷在其艺术创作中可视为唯一。在《卖子 图》、《卖小吃的老人》、《盲人》、《街头叫苦》等作品中,粗服乱头的贫民、街头叫苦的大众、被迫让孩子去卖唱的老父、手提鲜花篮叫卖的少女……劳苦大众 是绝对主角,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在他的笔画勾勒间鲜活显现,直指人心。如《卖子图》描绘的是1939年日军制造的河北大水灾中民众的凄苦生活,画面中的母亲 依依不舍地握着即将失去的儿子的手,让观者心生苦涩、难过、怜悯之感。这正如蒋兆和所说:“我不知道艺术之为事,是否可以当一杯人生的美酒,或是一碗苦 茶?如果其然,我当竭诚来烹一碗苦茶,敬献于大众之前,共茗此盏。”
《流民图》诞生于沦陷区日军的眼皮底下
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艺术理论家刘曦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解了蒋兆和的艺术心路以及《流民图》流传至今的曲折故事。刘曦林说,蒋兆和一贯的艺术倾向是爱大众、为民生,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他在作品中寄托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尤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43年创作了高2米、长约26米半的巨幅水墨画《流民图》。这幅作品刻画了百位难民形象,有如一支无声的“牵衣顿足拦道哭”的行列。
《流民图》诞生于沦陷区日军的眼皮底下,是“一位艺术家在沦陷期间所能做出的强悍回应”。它命运坎坷,展出一次即被禁止,再加上当时的兵荒马乱以及特殊历史时期的动荡,最终只剩半幅不到的作品和几张底稿,如今已是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我们现在的现实主义作品,往往丧失了一种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悟。”相比《流民 图》所代表的现实主义的绘画范式,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认为,我们当今的艺术创作需要进行反思:“艺术家对时代的体验和感悟,人物的精神生活和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他都用高度提炼的绘画语言表达了。而现代画家是否正是缺少了这一份正面现实生活并勇于批判的精神呢?”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来源:书画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