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以“人”为题旨的艺术求索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还,给他自己”,一直是现实主义艺术的灵魂。正是在此点上,赵奇的创作有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他以新的艺术方法和视角,关注现实生活,把对人的忧虑从社会层面深入到内部精神,把广义的生存状态与人性深处的丰富复杂性相结合,使其作品得以融人现代的历史,并与变革时代达到了共通。

  从《可爱的中国》、《啊,长城》、《靖宇不死》等连环画作品到《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九一八组画》、《父亲们》、《母亲们》、《兄弟姐妹们》、《生民》等主题性国画创作展示了以“人”为题旨的悲壮、恢宏的人生、历史画卷。这些融入时代的仁人志士形象,不仅是现实的 ,也是真实和和历史的。在这些作品中,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一个人也是一部历史。《靖宇不死》中,那幅震憾人心的《将军的头颅》,以独特的视角,运用特写的手法,把人物拉近放大,使之凝聚着巨大的历史内容;“人”,因而被大写了,其性格力量与人格精神弥漫于天地之间,浩气永存。上述作品,无一不表达出画家对人的关注和家园的眷恋,他默默地审视自己相熟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们,他不去有意美化他们,没有把他们“英雄化”,也不从猎奇的角度丑化和野蛮化,而是以艺术家对现代人生应有的理性审视,给以冷峻的关注和追问,从而使人物的精神因理性获得了力量而显示出力度,个人的思考也与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样,使作品不仅获得了广度,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生民》,是赵奇90年代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艺术的主题应该是人”的观念。多3个人物当中除晚清著名维新变法思想家黄遵宪之外,清一色的是飘泊在新大陆的华工,以1885年美国《排华法案》事件为背景,以“无中心”的方式画面,众多的华人筑成一座铜墙铁壁,把当事的美国人和旧金山狱中环境排出画面,每个人都面带烟火色的尘灰,不分尊卑,却都饱食着民族的忧患和弱国的耻辱;这些身在底层,却创造了历史的人,在被凌辱、压榨中,在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中透出觉醒和坚强,那种石雕、铜凿的意味、那画面笼罩的悲剧气氛……,都烘托了人的悲壮历程及其精神力量。

  赵奇在描绘人的过程中,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精神,他那成熟的冷峻、悲壮、深沉的艺术风格与今日画坛陷于感性本能追逐而乐此不疲的景观造成强烈对比;显然.,赵奇对当今人的异化有着深沉的悲哀,他把艺术目光投向大写的“人”和“历史”,是有其悲愤之处的,他在画出了“人”的悲壮、坚毅时,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灵高度是那样的富有诗意和精神光辉!

                      《江苏美术》1997年9月 第40期 第4版

作者:思,荐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