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鸣曲》画评

  舒婷在《致橡树》里这样写道:“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想要橡树一样的爱人,又何苦要责怪凌霄花的一汪柔情呢?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牵肠挂肚而又向往轰轰烈烈,这或许正是女性的天性,凌霄花的“攀援”,不正是与感情牵绊纠葛的生命写照么,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坚韧。我曾在苏州的一条小巷见过一丛凌霄花,时值盛夏,阳光下盘根错节的凌霄花爬满屋檐,灿如星瀑,朵朵娇花宛若妖娆的红衣女子,日头越烈,她们笑得越欢。一道橙红的瀑布从青瓦上倾泻而下,那样的景色虽不富丽,但很是难忘。犹记得一枝凌霄花从屋檐款款而来,莽莽撞撞地凑在路人眼前,这样懵懂憨厚的笑颜,却令人不忍摘折,此情此景竟与这画意不谋而合。

  沈威峰擅画藤枝,也偏爱描绘葡萄、紫藤、凌霄这类盘根错节的植物,越是繁杂,他画得越酣畅,而沈威峰擅长的屋漏痕与藤枝的天然形态正是绝配,笔势横直,划力均匀,藏锋墨中,笔锋抑扬顿挫,犹如屋漏的水滴在墙上流淌,藤条节上形成鼓起的半圆型,圆润、饱满、浑厚,诚如教科书般的精准,又在构图上透露着画家明显的个人风格。《鸣曲》中的凌霄花仿佛画家艺术性格的宣泄,构图中常避讳横平竖直的笔墨,沈威峰却偏在画中立起一支笔直纤长的凌霄花,与一只纤足小雀相对而歌,画中朵朵凌霄色泽活泼,繁密处艳如朱紫,疏朗处轻薄透亮,花簇繁茂却枝枝分明,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背景中的竹枝与草地淡若虚无,衬托得凌霄花枝分外立体,这样的透视构图是传统花鸟画中不多见的,也正是画家绘画风格的体现。

  构图、笔墨是画的骨肉,意境、感情却是画的灵魂,有灵魂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回味,魂牵梦萦。

曹言慧

苏州大学美学硕士、苏州画院书画理论研究员

作者:曹言慧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