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这次非常荣幸能参加中国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专项写生活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尤溪县的桂峰村作为我这次“深.扎”的写生基地。
这几年来,我都是在福建内自由写生,寻找创作的素材,都是没有固定的路线,走到哪看到美景值得留下记忆的就停下来画,自此也迷恋上了那些看似普通的山水风景,并慢慢有了“寻找福建美丽山村”的写生计划。所以,近些年,我的写生足迹从老家莆田、仙游开始,南到泉州德化、永春和南安,东上福州永泰、福清和连江,向北则至三明的永安、大田、沙县和尤溪等,遍及省内十几个县市,近百个乡镇,而写生也日渐成为我艺术创作上赖以植根的沃土和汲取灵感的源泉。每次写生,每到一个乡镇山村,我都会待上三五天,甚至更久,并以饱满的热情和最真挚的情感记录我钟情的每一个山村。前年开始我一直在尤溪、永泰一带写生,本以为桂峰村只是一个旅游景点,结果进入村子里一看,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断断续续来了三次,每次都在这画上三到四天,觉得还是意犹未尽。正好今年有幸参加这次的“深·扎”写生活动,马上把桂峰村作为我的首选。
在桂峰写生的这些天,对其环境和历史进行了深入了解,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有很多独特和极具魅力的地方可以述说:首先是自然环境,桂峰藏在山的深处,所处之地为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清水秀,非常优美。而桂峰村的整个建筑布局,就因地制宜地分布在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迭迭,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若仙境。
其次是人文历史,桂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承祖训避世筑居”来此建立,距今已有700多年。蔡氏子孙在这里经过几个世纪的辛勤耕耘和文明积累,逐渐使桂峰成为方圆几百里之内的名门望族之乡。“耕读传家,经史名世”一直是桂峰蔡氏的祖训,所以,桂峰的人文建筑也突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文化品味。如蔡氏祖庙和宗祠,位于村落中心,从高处俯瞰,显得十分醒目突出,这不仅因其建筑形象高耸,建筑工艺讲究,建筑装饰华丽,更重要的是它以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将看似松散的村落凝聚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宗族聚落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积淀。除蔡氏祖庙和宗祠外,桂峰现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还有石狮厝、楼坪厅大厝、后门山大厝、后门岭民居、后门田大厝、资寿寺等。据统计,清代以前的古建筑就有39座,而且桂峰村满目皆古,还有古道、古街、古树、古书斋、古碑刻、古画、古族谱等。当走进桂峰的时候,内心是惊叹的,因为能如此完好保存下来整个古村落建筑群的,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少见。
桂峰村另一个值得述说的景点是位于村中心的“印桥皓月”景区,这里也是桂峰村最繁华和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村中有一条小溪穿桥而出,上面是一座10多米长的古老石桥相挽两岸,依山傍水分布着成排的古建筑和民居,有酒肆、茶楼、旅馆、商店等,坐在茶楼中,欣赏下面的风景,石砌古道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酒肆茶楼和旅馆商店鳞次栉比,再辅以石碑镌刻,雕梁飞檐,常将人引入古韵古香的意境中。此外,桂峰还有一个特别有古韵的地方,就是有路皆石,且在各小巷的路面都铺有石板条,这些石板古巷、古街,曲径通幽、四通八达,旋踵即景,移步换天,已成为游客观光漫步的地方,也是我写生流连忘返的景致。总之,徜徉其中,桂峰村真的很美,美在环境、美在建筑、美在人文、美在意境,可再观这一切,却有一点凄美……
这些天,来桂峰游玩的人并不多,而到桂峰村深处游玩的人更是甚少。桂峰的文化建筑得到了政府及相关单位的保护,这是令人欣慰和高兴的,而游客的脚步也总是止于这些宏伟而美丽的古建筑。而当我的脚步到达桂峰村深处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心生悲酸,因为那里还有那么多破败、废弃、闲置的老房子,多数只有一两位老人居住(还有几座是无人居住),也没有得到修缮和保护,很多都随着时间变成了断壁残垣,并长满青苔。
这些天,我常常一个人独坐村中,对景写生,望着面前美而孤寂的景物,不觉心伤。青石板、高高的土坯墙、幽深的小巷,还有残破的檐角……潺潺的溪水绕村而过,曲折悠长,山林幽谷,几亩农田,伴着残垣破壁漠然伫立,但却没有了昔日鸡犬想闻,炊烟四起的景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几乎也一去不复返;村里那棵有600年龄的桂花树轻轻的跟我述说昔日村庄那充满生机的脚步声、说笑声、狗吠声、机器碾过村路的咚咚声,以及婴儿的啼哭声和山林小鸟远远的歌唱声,都渐渐消失在一片孤寂和落寞中。因为村中大多数人都搬到山下镇上居住,而居住村里的人也愈来愈少,且居住的人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当你走进去的时候,偌大的房子,没有人声,甚至没有动静,这里的“空巢”现象依然是令人心痛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些年,当我走过那么多的山村,当我知道很多古村庄得到了保护,却依然摆脱不了日渐衰败和消失的悲剧,我的情感是惆怅的。因为多少保护都仅限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整,对基础设施的改善,却很少有将古镇、古村落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体加以对待的,古镇、古村落保护的核心应该是人。如果古村离开了人,魂也将不复存在。难道不是吗?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桂峰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桂峰已日渐没有了灵魂的存在,留下的只是一座座孤零零、经过岁月侵蚀的建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晚霞中,桂峰整个山村仿若空寂无人,孤寂的有几分落寞。作为一个画家,我能做的就是用画笔将这眼前最后的美好记录,留住那值得回味的过去和历史。
2016.5.19
作者:徐国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