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渗透感觉----蔡锦油画评论

  很难从蔡锦描绘的物象类别确定她关注的艺术主题。她的作品有人体,如《红色园》、《走动的人体》等,有表现人物状态的《瞌睡的影子》、《下楼的影子》,也有属于个人梦幻记录的系列,还有《小提琴》、《蔚蓝色的天空》等颇带象征意味的作品。我们似已习惯在看画家的作品时看其作品的思想内涵,看其在画什么上所体现出的艺术观念,这种品评角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相互影响,成了一种潜在的标准.好的艺术常常是超逸标准的,至少使“标准”变得难以适从.若论蔡锦画的主题或题材,会觉得缺少新颖.但是,那些被描绘的物象只是她感觉的载体。她在描绘具体“形”的过程中,努力认识和把握住油画品性,寻找把自己的感觉转换为艺术语言的方式并积累成经验。对她来说,具体的语言比其体的形更重要,而要做到这点,须依赖作画过程中感觉的饱满、充沛和始终如一。初看她的画,觉得她的思路有些零散,但细细品察之后,觉得她在画中贯注了很强烈的精神要素。色层、笔触,肌理等语汇被感觉有机地溶汇起来,形成一种很坚实的感觉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生命体,它保持自身的统一性,面对造成各种面貌的作品要求,它坚持自己的显现.   这样,蔡京锦的作品中,就出现了以感觉支配撑持画面并且随时与表现主题契合的特征。当她思考人的存在意义时,她用封闭空间中相对的身影表这自己对人的状态的感受,并且用虚幻的形象、沉闷的色调来体现孤寂的氛境;当她意在塑造人的生命活力时,她洒脱地描绘行走中的人体姿态、流畅的大笔触和虚实跌宕的色层构筑起一个生命流动的景观;当她的感受从动态转移为静态时,她画《小提琴》这类含义隐喻的物象,用细碎的笔触和缓慢的节奏传达对于静穆与内倾的生命的理解.我想无论画得潇洒奔放还是画得稳扎笃实,蔡锦作品这种外观多变而内感一致的特征,正符合了她是青年画家和女性画家的身份.作为青年画家,她尚处在对外部世界关注视角的多变时期,她的视角容易由心理情绪支配而转移;作为女性画家,她内心富有激越的创造热情,意欲坦白地转达自已的怀想、体验的省思,但又要以带有暗示和象征的手法委婉地表现出来。可以说她的题材是她潜意识的直觉映象,其共同具有某种灵视的神秘和诡异,形象既有可感的具体性,又被抽象的形式语汇浸染着,在超现实的层面上闪烁出抒情的魅力。特别在她近期的《美人蕉》系列中,她由具体而向意象发展的面貌更加清晰,画面结构由一个意象生发开去,被描绘的植物似未进入意识层次,就顺沿着她的感觉之流出现在画面上。在那里,生命胜于秩序,语言代替了形象。   她善作大幅能在尺寸阔略的大画里持续富有充沛力量的笔触,由它们的紧劲与连绵、挤压与铺排形成一股弥漫在画面上的生机,丰富、熨贴而不沉滞。在色彩把握上,她擅长的似乎是冷暖不断相间而整体沉着的丰富性,也许冷暖色彩连续不断的对比、互映符合了她感觉的细腻性质。在她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有一种红色,在画面上或作为主调、或间杂在黑灰之中。而且这种红色通常是一种充溢着生命感的腥红,它们自然而执着地流淌、弥漫在画面上,为平静的、紧固的物象状态增加了生命的活力。我想,这样一种能直接唤起或创造观者情绪的色彩肯定是蔡锦心理意识的流露。她不但有丰富的感觉,而且把感觉渗透在作品之中。   由于她的画很有一种表现风格,容易认为她是一个激情外倾的画家。但从她的作品整体观察,她实际画得厚重而不艰涩,豪放恣意而不虚张声势,她不是表现感觉而是渗透感觉。渗透是一个缓慢但坚实的过程,是一种将感觉落实在具体的造型语言上而非游离画外的状态,蔡锦艺途尚长,在感觉世界的探寻将会使她进入不断自由的境地。

作者:范迪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