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的艺术观

  之一
  纯艺术创作一直是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5年至今,我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记录了大量的感想,从来没有停止和放弃过。
  对于生活和艺术,我与大部分中国当代和传统的艺术家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我认为选择艺术,就应该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将其进行到底,以至于与自己的生命共存,将艺术创造变成个人内心生活的一种状态,而不是将其仅仅作为生存所必须的一种职业。否则,久而久之,艺术就不可能纯粹,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价值。我总是将生活、生存和纯艺术创作分开来对待,我相信,它们各有各的规律和生命价值,不可混淆,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它的可能性。
  我崇尚生命健康下的艺术创作。多年来,我人没在艺术圈,但心却始终在艺术和生命上,不曾远离。艺术不是竞赛,艺术品的价值是从人性本质中体现出来的,不能太多的抛开人的因素去谈作品和社会的关系,应更多的谈生命与人、人与所处空间的关系和体现的状态。
  生命是锁不住的,只有携带生命的这个躯体会对生命产生一种限制,但那是暂时的。生命和心灵息息相通,但为什么在现实的空间里又各有不同呢?躯体的外在限制造成了这种不同,反过来躯体又得到心灵的反作用而变得不一样,有的朝着有利于心灵发展的方向发展,有的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不管怎样,生命总需要一个展示的方式和条件。所以我们这个携带生命的载体要多学会放松,放松的同时生命与这个躯体同在,这是我理解生命与人的关系的方法。
  之二
  对人来说,生命里有黑暗,也有阳光。对心灵来说,它可能接受阳光,也可能接受黑暗,最后这些都会在人这个具体的物体上产生反映。艺术创作对生命和心灵来说,表达方式可能会更广阔,可能性更多。全世界的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对自由的探索和尝试。但我说的自由是从生命和精神意义上来讲,不是人的行为和物体方面的自由。人的外在实体是有局限的,我们承认他们的两种存在方式和他们的关系,但外在的物体可以体现而绝不能用体现来作为唯一的标准。不是说生命和精神不用这种外在的体现,它就不存在了,它与我们看到的物体一直并存,但它可以脱离于任何外物独立存在。外在的物体是暂时的,是脆弱的,是可变的,包括社会和一定时间内的文化,用生命意义的视角你可以检验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人的不同反映,但你不能用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标准去检验生命的不同反映,这是荒谬的。所以不能说艺术是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职业、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环境下创造出来的,相反,它是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命做出了不同的反映。这样来说,对生命的反映的重要性就远远大于不同外在环境的重要性。好比前辈大师的作品,虽说我们的年代和地点也就是时间和空间不一样,但为什么又有一种永恒的联系呢?这种联系绝不是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带来的,相反是那个纯粹的生命体所带来的。这样才能说好的艺术是相通的,更准确地说生命是相通的。
  从生命本身的意义讲,可以在艺术上展现出无穷的可能性;而在人类艺术史上,我们看到那么多的艺术家从生命出发,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生命闪光,这种闪光只是生命意义上的闪光,不是方向和道路。目前中国的艺术家将历史上无论西方或是东方的艺术家创造出闪光的东西当成方向和实验艺术的标准,结果却扼杀了具有生命的艺术,树立了标准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标准对生命和艺术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对于好的作品和艺术家,对于有生命的艺术创作,更多的应该是看它是否能够唤起和启发,而不是遵循。我们要从他们那里继承一种精神,做法才是我们后人真正要思考和创造的。
  之三
  我不喜欢将自己设定在某一个空间和时间里,甚至是某一个阶层,如果这样,就背离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而用社会意义的存在来限制更多生命的可能。很多艺术家却更喜欢用社会的符号来表达艺术,因为这种符号可能会被更多的社会范畴的人接受,但我认为这样恰恰就丢弃了生命意义的符号,最后导致作品生命力软弱,而被具有生命的人类所忘却。
  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可以让我去相对有规范的空间里充分地展现生命自由的状态,如绘画,不太在乎形式上的现代与传统,更关注的是在不同形式中如何体现艺术本质的精神。就好比二十年前有个画画的朋友很深刻地对我说架上绘画已灭亡了,好像真的不存在了。当时我就反驳说,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人类全部视觉功能消失了,不然视觉艺术包括绘画、架上绘画是永远不会灭亡的。当时还引起了争论,可笑的是这位朋友目前还一直从事着架上绘画的创作。所以我觉得一切从人和生命主体为出发点去判断所生的事物是没有错的,这是目前人类唯一能遵循的标准。
  现实社会不停地变化着,携带生命体的人在社会范畴内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但这些都是现象,即使引来更多的人关注,也只是一种现象。在人类生命进程中这种现象有过无数次,到后来,现象会消失,留下的只是一种生命精神本质的体现。所以越是在这种混乱的现象中,我们就更应该去关注本质的东西,也就是生命的状态,这是人类生命发展历程中最宝贵的东西。
  之四
  从生命的意义出发,在历史上都能找到依据。意大利文艺复兴留下了文人宗教画,法国大革命留下了印象派绘画,二战后留下了以德国为代表的表现派绘画,新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崛起留下了现代艺术作品,包括美国勃洛克、德柯宁、安迪霍克等,这些艺术无不体现着生命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而被忘却的反而是当时社会的现象和文化。所以说不能从当时美国的文化现象去探索勃洛克作品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相反可以从生命意义的基础上,探索当时勃洛克的生命状态在绘画上的体现。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是否可以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去探索生命的状态呢?这种状态是生命的符号还是社会的符号呢?如果更多的是社会和特定社会文化的符号,那将来在人类生命的历程中会留下什么呢?如政治波普和媚俗,如果脱离了特有的中国文化环境,还是否能找到纯粹生命的符号和精神痕迹?
  苏联解体后产生了一部分画政治批判题材的艺术家,与中国的政治波普很相像。他们满足了各自国内有政治倾向的文化人的兴趣,但失去了艺术的真正价值,于是落得戈尔巴乔夫一样的下场。苏联和中国的政治波普是在西方的培育下生长的,同时又被西方在艺术生命上给予了毁灭性的扼杀。无论对于艺术家和艺术现象,这都是非常可怕的。后来又有那么多短命的人遵循着同样生与死的艺术创作方向的引导,所以只有从生命和精神范畴而发的艺术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之五 
  我创作过大量的油画和油漆画,主要是抽象表现手法,在画面的空间上下了很多功夫。通过作品来阐述生命在空间多种角度下的状态和变化,同时也表现一种生命存在和消失之间的状态。有一部分表现手法的人体通过画面的效果和语言符号造成一种对现有伦理和道德的批判,某些作品寓意着性的和生命的双重存在价值,同时关注的视野更加广阔和深远了,关注人类作为生命携带体的存在状态和将来的状态等问题。基本创作思路是从内向外,或者从宇宙空间方向向具有生命内涵的人的内部探索。画面上透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精神的气质,咄咄逼人,强大的力度和观念让人自感羞辱。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带给人以思考和想象,通过思考而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虚拟空间,一种超然的生命存在的空间,给人类更多的启发和感悟,从中体会一种精神享受。有的作品直接刺激神经,这种艺术语言符号的效果,在中国目前的艺术家中还不曾有过,在西方现代艺术家里也还没有如此强烈和深邃的特征。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作品在挖掘自身生命的历程中已经走得相当深远而广阔。另外从作品上可以看出画面语言的准确和强烈,这是很多世界当代艺术家无法比拟、更无法超越的。这些效果的产生是二十年向内向外探索的结果,我们谁都无法忽略,这对人类艺术史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作者:杨树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