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灵秀太湖出奇石:文人雅士赏玩

2017-11-13 16:47

  本报记者 王春雪 文/图

  太湖石又称窟窿石、假山石,因原产于江苏太湖地区而得名。现在把主要成分为石灰岩,并经风化水蚀可供观赏的石种,也统称为“太湖石”。太湖石形状各异,姿态万千,体现出“皱、漏、瘦、透”之美,自古就是中国文人雅士喜欢的观赏石。

  藏家席凯先生喜欢石头,几个月前他从省城另一位藏家手中转手得到一块太湖石。这块太湖石高三十厘米左右,上大下小,中间细瘦,颜色白中泛黄。石体布满奇怪的洞窟,给人奇异、魔幻之感。

  席先生介绍,太湖石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分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侵蚀而形成的,干石则是在酸性红壤的侵蚀下形成的。水石表皮光滑,色泽更好,是太湖石中的精品。

  据史书记载,我国从五代后晋时代开始就有人玩赏太湖石,唐代更是盛行。唐朝宰相牛僧孺、大诗人白居易等都十分喜欢太湖石。白居易还曾写《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古人不仅喜欢太湖石,还总结出了太湖石的欣赏方法。

  席先生介绍,古人从“瘦、漏、透、皱”四个方面欣赏太湖石。“你看我收藏的这块太湖石,形如美人,婀娜多姿,体现出‘瘦’的美感;经过湖水的常年冲蚀,石头表面形成的‘涡、沟、环、洞’,体现了漏的美感;你再看这些洞窟,不仅看着通透,还如同人的七窍一样连通,体现出透的美感;太湖石在千万年水流的侵蚀下表面形成的皱纹,不仅体现了皱的美感,也丰富了石头拟人化的特征。”席先生指着桌上的太湖石说。

  由于青海并不是太湖石的产地,入手太湖石必须得懂一些太湖石的鉴别方法。席先生介绍:“太湖石鉴赏从形状、石肤、洞孔等方面入手。先看洞的形状是否自然,人工做的洞一般为圆孔,不自然;再看石肤,经打磨、酸蚀、喷沙制造的假石,一般光滑圆润,无褶皱;最后看洞孔,上品的太湖石洞中有洞,洞孔十分自然,人工造假石的洞又直又生硬。”

  来源:西海都市报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