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陈督兮
3月11日,素元空间迎来第三位与它合作的艺术家——陈督兮。一如此前的两次展览,这个以“无心应物”为主题的项目保持了精致的优雅气质。展览在陈督兮拍摄的短片《明澈》中拉开帷幕,潺湲滴沥的水流在古琴和鼓合奏的乐曲中营造出一片开阔之境。
展览开幕现场
这既是展览的序曲,也是艺术家陈督兮倾心自然之道的起点。大约从2003年开始,本是油画专业出身的陈督兮便开始转向传统水墨,并以工笔的方式践行他的个人美学。如今,线、山水已成为他颇具辨识度的创作符号。而此次呈现的五幅近作,在过往痕迹之上,又加入了动物、花草,丰富的自然之象在他笔下铺陈开来。
陈督兮与素元的设计师薛飞合作了屏风和隐几的设计,创作了屏风上的画作,摆放着他亲自烧制的白瓷香炉,一幅立轴,还有立轴旁的盆景。
《持颐》200×180cm 绢本 2018
不过,这并不是一次单纯的绘画品鉴。作品与家具、空间互动产生的火花才是它们出现在素元空间的魅力所在。在二楼的家具体验区内,陈督兮呈现了一个特殊的空间,空间里摆放着屏风、隐几和榻榻米——一种常出现在古代尊者为主的绘画作品中的家具组合——这是陈督兮营造的一处邀请贤者大德前来停坐的地方。
《探微图》22×66cm 绢本 2017
这种对古代礼制的回溯,可以从人物坐于床榻,凭靠于隐几的《维摩诘像》和《伏生授经图》找到对应。为此,陈督兮创作了屏风上的画作,摆放着他亲自烧制的白瓷香炉,一幅立轴,还有立轴旁的盆景。陈督兮像作画一样,完成了整个空间的营造。
《持颐》80×30cm 纸本 2017
《持颐》80×30cm 绢本 2017
两件同名同尺幅作品《持颐》以常规方式陈列于玻璃柜内,但一件为绢本,以小搏大,绘制出远山近石的磅礴气势;另一件为纸本,它以线作为密集劳动的单位,勾勒出似水纹似岩石,又似高山的模糊意境。
《金蟾栖石图》65×40cm 绢本 2017
与立轴《探微图》加入了老虎一样,《金蟾栖石图》里的蟾蜍也让观众眼前一亮,艺术家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山石河流。因为“想画”对陈督兮来说,是比画画更重要的事。所谓“无心应物”,即放下绘画之外的企图心。所以陈督兮画老虎、画蟾蜍,画所有能让他心头涌出“快意”,但看起来没什么奥义的东西。
来源:hi艺术展览资讯
作者:罗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