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清雍正 墨彩山水图盌 (一对)
估价HKD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RMB 3,066,600HKD 3,800,000USD 486,400EUR 380,000
《清朝瑰宝》,香港艺术馆,香港,1992 年,图版200
应受欧洲赭墨珐琅彩瓷影响而生,墨彩纹饰首见于雍正一朝,是时初见以瓷仿拟不同材质器物。1732年,江西巡抚谢旻监编《江西通志》,记载雍正年间,年希尧及唐英担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下,所烧造的各式器形,其中谢旻编载,号四十为墨彩瓷,此新技术让画师得以于瓷上,用浓淡墨色,笔法皴染,绘作传统山水画,并描写其中人物、花鸟植栽等细节。墨彩瓷纹饰简雅意深,符合雍正帝审美要求,且融会水墨之意境,极得帝王欢心。
蔡和璧,《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2年,页2,此处导论提及雍正十年(1732)的一道圣喻,赞墨彩瓷道:「画水墨画珐琅甚好,将画画人戴恒、汤振基伊二人着画珐琅活计,其所进之画持出,再唐岱所进之画亦持出,其余活计俱好,着留下,钦此。画画人戴、汤二人改画珐琅。」
此对墨彩山水图盌,绝妙悠远,笔墨风格近明代文征明隶属之吴门画派,以大胆浓墨和淡染,表现景致远近之感,笔触亦是秀雅精妙。参考一对近类墨彩瓷盌,同书青花三行六字年款,出自 William and Jennifer Shaw 伉俪旧藏,原为伦敦苏富比1972年2月29日售出,编号265,后售于香港苏富比,1995年10月31日,编号552,最近一次于纽约苏富比售出,2012年9月11/12日,编号83。亦可比较一对尺寸较小墨彩盌,展出于《清瓷荟锦:香港艺术馆藏清代陶瓷》,香港艺术馆,1984年,编号57。此对盌之绘画风格,并可比较一件雍正仿木纹釉墨彩瓷笔筒,载于《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编号164,二度售于香港苏富比,1995年5月2日,编号150,及2005年10月23日,编号207。
清雍正 赭墨彩山水图酒杯 (一对)
估价HKD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RMB 2,988,440HKD 3,640,000USD 465,920EUR 364,000
S & G. Gump,旧金山,1920年代至1930年代
S & G. Gump,藏品出手,藏品征集,1561~7704 - 353 让出手变得更容易,简单变现你我他,收益富贵一把抓。
美国中西部私人珍藏
纽约佳士得,2010年3月26日,拍品1438号
雍正朝墨彩于技术上突破了康熙朝需以绿彩加固之限制,可采用纤细的笔触直接绘画,墨色浓淡分明,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使得雍正墨彩作品更加贴近文人意趣。
杯形精巧,杯心以粉彩绘落花两朵,外壁以墨彩分绘江山亭舍图与高士观景图,画面错落有致,构图疏密得体,墨色近重远淡,格调高雅,其树叶点染与远山轻勾轮廓技法,与北京故宫清宫旧藏木纹釉墨彩山水图笔筒画意相近,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香港,2009年,页290–291,图239。另可参考一件雍正墨彩山水图小杯,为Paul及Helen Bernat伉俪旧藏,后捐赠予波士顿美术馆(馆藏编号 BMFA 59.24);Paul及Helen Bernat伉俪旧藏另一相似例,1990年11月13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拍品25号。
清雍正 墨彩独钓观瀑图小杯 (一对)
估价HKD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RMB 2,227,500HKD 2,500,000USD 320,000EUR 250,000
本对雍正墨彩小杯外壁精绘通景山水,由其可窥雍正帝对新创雅器之孜孜热枕。康熙朝即有以墨彩饰瓷之尝试,小有所成但仍差强人意(参见S.W. Bushell ‘《Oriental Ceramic Art》,伦敦,1981年,页202)。至清世宗,终成完善之墨彩瓷,深得圣意。画师以墨彩于瓷上作画,可显浓淡墨色,笔法皴染,一如中国传统山水画,其间人物、远山、斜树清晰可见,错落有致。墨彩纹饰简雅意深,符合雍正帝审美要求,且融会水墨之意境,极得帝王欢心。蔡和璧在《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导论中提及雍正十年(1732年)的一道圣谕,赞墨彩瓷道:「画水墨画珐琅甚好,将画画人戴恒、汤振基伊二人着画珐琅活计,其所进之画持出,再唐岱所进之画亦持出,其余活计俱好,着留下,钦此。画画人戴、汤二人改画珐琅」(参见蔡和璧,《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2年,页12)。本品所绘山水承「南派J画风,此「南北宗论J为明代画家、史学家董其昌所提,对清初绘画之风格影响颇深。北京首都博物馆可见一极相似例,录于《中国陶瓷全集》,卷14 :清,上海, 2000年,图版176。另有一对例,售于纽约佳士得2010年3月26日,编号1438。还见一对墨彩碗例,属罗桂祥旧藏,现藏香港艺术馆,展于《清瓷荟锦:香港艺术馆藏清代陶瓷》,香港,1984年,编号57。William and Jennifer Shaw伉丽雅蓄亦见一对类例,三度售于苏富比,分别为伦敦1972年2月29日,编号265 :香港1995年10月31日,编号552 :以及纽约2012年9月11/12日,编号83。另可比较一对相似碗例,赵从衍典藏,曾数次售于香港苏富比,分别为1974年,1978年,1987年,1996年,最近一次为2015年4月7日,编号101 。另见一雍正款笔筒例,其装饰风格与本品相似,可资比较,现贮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载于《世界陶磁全书》,卷15,东京,1983年.图版73。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