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向死而生》创作思路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出生前父母与你没有任何的商量。现实不曾让你有任何的选择余地。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在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
当你认识到自己的宿命,仍然坚持不懈地,如西西佛斯一般,推着必将再次“坠落”的大石头一遍一遍的上山,为终将到来的失败负起自己的责任,这就是生活。
艺术在人类的历史上承载着人类的精神与思想,但艺术的结局究竟是什么呢?
是永恒?还是与人类共同面对的“向死而生”?
作者:孙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