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疯狂的残器收藏:最贵残器1.5亿!

如今日益缺货的瓷器市场上,流行“宁收精残不收赝全”之说。 

2003年,在美国纽约朵尔拍卖公司(Doyle New York )举行的"F. Gordon Morrill 所藏中国瓷器和贸易瓷专拍"中,一只有破损后经修补的元青花四海水云龙纹扁壶以583.15万美元成交↓ 

7QY2JmjjfmBkdl3YLsjnEgO2eTVHRHlJhubM8NtW.jpg

2005年佳士得拍卖龙纹明宣德瓷片36万,2007年拍卖一件碎了二十几片宣德的盘子粘到一起修补了拍卖价1200万。

UaYbfWY8OdTDaIxcCq2f9MqtdiExjRB1gVeVXSOu.jpg 

2007年,北京的拍卖会上,有一件明代正统青花龙纹大缸,成交价达到了209万元↓ 

d1pzfXBy4rtUj2LwP0NQO6G2O1JRzPac7W8EGIDF.jpg

       2014年9月,美国拍卖行估价15万至25万美元的清乾隆釉彩大瓶,其身上多处有小修,表面磨损和划痕严重,尤其还少一只“耳朵”,但最终以2472.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2亿元)成交,成为当年的三件亿元瓷器之一↓ 

8fsDcZdwkcdMxFElYC7cIK2zaXM49cohmrCHOGNn.jpg

aUAP5lThAaF62vyH8BaRDUpjGk8hWN5A9g6NHemf.jpg

2017年12月14日,比利时一小拍公司放大招,一件没有头颈的青花釉里红大罐1600欧元起拍,最终235,000欧元落槌,超起拍价150倍↓   

NaSCYxjtLqGBiplSrttgRAK1Xp6ilg6OPiny9RNA.jpg

ynpA64KC6kuVWRvAok67br44hwNhiCiMpUItozND.jpg

dmgpqcjJrxc8gjXUKw7A6WklHvgZdVpLPt2aZ7QG.jpg

JuL5kVeUrqvwjGCwsWFP7cF5ACdlEJrfD0CunAWI.jpg

d51oLWdjlr8AlyJd0Uj9QtwpFojtQ2DzWRbnksPA.jpg

2018年9月,嘉德四季第52期 · 金秋拍卖会『嘉友藏瓷』专场中的一件清釉里红团花纹摇铃尊用实力证明:残器疯狂!

这件断头摇铃尊拍前参考价为1,000 - 2,000元,现场竞投激烈,最终以138万元成交,溢价1380倍! 

awgkD1ILif2fZOcPRvGKLUXkStnFQjfZsgrsdZNi.jpg

TNgXYNWXLgeLGOCi5PdQmH1LobFyJ1KxvUdnZaeN.jpg

pja9B8yj5Nt2hfBIlih4YQ65brnovtscC7MQmfNh.jpg

2fmEyhi5gCxBsVm23hM3PKyfqihJ3waRISohlwxs.jpg

以上残器之所以能焕发“第二春”,除了器型独特,或与孤品/珍品同款外,还因为它们经过匠人的巧妙修复,重新变成了整器(破碎的瓷片价格也许不足其百分之一)。 

6GHHzOy1wfapAEBlXY38vmVGAdEVcvpDz96jC0SO.jpg

DvnrFZqZqs6MdP3moUOZ4mkh0vTU5NMZcgIybiDw.jpg

BmocW44mSH6Iyix92Ef8hvppT2vpH1a2WfgOCGTd.jpg

“世界最出名的残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蚂蝗绊” 因此,若要投资残器,除了要保证器物本身有收藏价值外,修补工艺也是大有讲究。

cOrVbPYKdanjYL4vgDFTYuuAlTTSVkcUuqW2HtZR.jpg

元青花残器 

现在许多专家都认同,瓷器修复时应采用中国最传统的文物修复技法——石膏配补,而不再使用金漆工艺,更不会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主观填补文物的纹饰和图案。 

4OVmLVP9wjFYanMicyGfCWDMpdTjq2kelzOPtVtB.jpg

相比专业领域的石膏配补,民间采用的“锔”工艺,更受藏家的追捧。从前瓷器的玩赏家们,甚至专门收集锔过的瓷器,锔的钉越多也就越珍贵。

C8XpJjUqxU2C87qvWRrZksna7vamC1H9T76k9YDF.jpg

8rqnvMd9HB1QnGwjlDlUw4xJneAEGS0ux3UNDCVX.jpg

锔瓷,清乾隆款青花勾莲纹赏瓶,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珍贵的中国瓷器,日本以及欧美藏家即使不慎打破,也会把碎片拾起,用金属钉修补牢固继续使用。金属钉修补后器物外壁留下明显的修补钉扣甚至一度成为人们鉴赏的对象。 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是说的这个工艺。

Ob3VULANHxnMdObKah7nIG856lsBkkdP0jyGM4d7.jpg

Ey5Zas0uDMT2BpsHvw6z1ApLheknrb44QbOQJoYp.jpg

锔瓷 宣德款青花网文钵,故宫博物院藏 

玩锔器最早出现在明末,兴于清中期,距今360多年,玩锔器,讲究的就是一个“玩”字。明清时代,有些人故意将品相完好的紫砂壶装上豆子,再倒入水撑裂,然后锔出特定的图案来,以此来把玩。

MdB2T9MS5zsxtHUSkY5UsHG3bjexwf0fzjMLtagU.jpg

锔瓷,清康熙 五彩侍女婴戏图罐 

发展至今,锔瓷技艺也增加了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元素,使锔瓷技艺变得更为灵活和美妙。

vi9XsQwRMx7FLOHfmA3gUCKotKfGAnNMf8dJmA5N.jpg

Lie5CAvntLe4eQhENeC7rZCIzvT7ew5vbqy9sBNx.jpg 

当锔子在器物上成为装饰,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别有一番韵味。


本文来源于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