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当代艺术蓬勃的时代,艺术家普遍减少了绘画语言的运用,而转向思想性与当代性的发展当中去。这是时代与艺术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对于5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艺术家来说,从开始习画的那一天,就几乎没有渗透思想性绘画的理念。而他们过多的从事着艺术语言的探索。进入新纪元,艺术语言也不再是单纯的技法和颜色的运用。材料学,为开拓这一领域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无论在多的思想与当代性也要源于艺术的表现手法。那么,何为源呢?
在多以现实材料或成品材料作为媒介进行创作的今天,还有这样的人,在寻找并探索着最初的绘画和艺术创作材质。矿物质材料,就在这里显得尤为突出了。这种完全从天然矿石和土壤中,经过打磨,筛分,而形成的艺术创作的基础材料,最早可追溯到敦煌壁画。在历史的风化作用中,淡淡消失去的光彩,又再一次从回这一艺术舞台。无论给它灌输怎样的称号,岩彩艺术也好,综合材料也罢。只是名分上的一种肯定而已。就材料本身来说,它所带来的冲击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打破传统的表现形式,用中西方的艺术语言共同诠释矿物质材料,是我一直寻求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她在做艺术创作之初,会针对所确定的主题,以及每一幅作品,进行合理的材料分析,及表现手法的解析。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她不过多的去批判或嘲讽什么,而是把自己的心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求融入创作当中去。《花》系列作品,运用了很多元化的绘画语言,包括材料的选择,有矿物质的运用以及一些现成品的结合;绘画手法,不拘泥于刻意勾勒形象,反而多放出空间感和质地感给欣赏者。就在这种材质与绘画语言的对撞与结合中,反应出艺术家想表达的对生活的态度,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在纷乱现实中残存的那一抹幸福的光。在《网》系列作品中,李迎更加运用现有材料与矿物质材料结合的手法,将棉与沙有机整合,营造一种触觉与视觉的差异。无论哪一系列作品,都不难看出其对色彩与机理效果的视觉传达。矿物质颜色(这里暂称之为岩彩)拥有其最原始的颗粒状结晶晶体和粉末流动性。在经过媒介剂作用和艺术家对机理效果的表现后,使其呈现出在不同立面的不同光感效果。
李迎,生于195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油画系,后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拥有较高的西方绘画基础,2000年开始进行综合材料(岩彩)创作,改变其传统的油画绘画技法,把中西方绘画语言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再用材料绘画方式呈现出来。
岩彩是用母语表达绘画的一种形式,李迎从传统的油画化转向现代岩彩画,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换。在这转换的过程中她将自己的生命全部的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中。
之所以从传统油画转向现代岩彩画,源于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召唤,也源于她自己渴望母语表达的心愿。转变的过程似乎是脱胎换骨的历程,也是生命融入艺术的历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