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李可染先生说:“用十年的功夫打进去,用十年的功夫打出来”。徐国雄先生对李可染这句话是非常认真地感悟的。他学传统,一学就是二十年,而且不遗余力。
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要否定自己,超越自己,这需要勇气和魄力,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和对时代发展的由衷呼应。徐国雄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从不为陈所拘,而是活学活用。他宗法自然,学习社会。经历多年的反复实验,他毅然从传统画法中“打”了出来,走上一条融意象与写实相结合的画路,创造出了独特的“徐氏田园”,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看到他的山水画,第一个感觉是感情意境,气氛都变了。完全和传统的疏疏朗朗之境是两回事了。‘
他画的山水,郁郁葱葱,万竿苍翠,若见碧波,如闻凤涛,是前人从未表现过的情景。在散落中见“大象”。那饱满而又空灵的构图,似近而实远的取景,散落随意而乱中有序的笔墨,丰富多变而又单纯的用色••••••这一切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的交织,使他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他画的山水,似清晰而又模糊,若有若无如梦如幻。他还擅长在近于密不透风笔墨交融含混一片的布局置景中,点缀以闪光的房屋,清亮的溪水,忙碌或悠闲的人物,从而在繁茂混茫的情景中,取得了满而不塞,实而不质,不空而灵的表现效果,使画面充满了质感,灵感和动感。与古人的“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不拍而合。
站在画前,你仿佛能听到竹叶的“沙沙”声,流水的“淙淙”声,小鸟的鸣叫声,人们的欢歌声;有微风扑面,湿露沾衣之感。那寂寂的山村,袅袅的炊烟,静静的小河,迂回的山路与苍翠的竹林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幅诗意隽永般的画幅,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这是时代对绿色的呼唤,是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的确,徐国雄先生的山水画就是这样:生动,质朴,空灵而又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浓浓的泥土味。
对传统到目前的“徐氏田园”,是徐国雄艺术上的转折和升华。他自小生长在农村,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是非常有感情的。在南方,山间,路旁,屋后,河畔及竹林是随处可见的。但徐国雄觉得这些素材还不够,他迈出画室,历游八闽的山山水水,生活在山区,写生,创作在山区。正是因为他的漫游博览,胸存丘壑,有了天然的画本,他才得以因景而生意,又因意而立法。如果一味套用古人的章法格局,一生局促在古人的辕迹与辕下,也就难于创造出这样的妙思与笔墨了。他那有特色的绘画语言的形成,是他在大自然中体验古人的经验,撷英取华,并在自我的创作中借古开今,直接向大自然提炼的结果。但他他的提炼和概括并不同与别人。除去造型观念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传统。线条,笔墨,书法,功力无不见诸笔端。
徐国雄先生正值当“打”之年,他已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经验和勇气打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路。但对于一个孜孜不倦,严以律己,力求开拓的艺术家——徐国雄先生来说,这只是他艺术道路上的另一个起点。他将继续给我们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御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