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白高足杯之谜
永乐甜白釉是在仿宋“粉定”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景德镇烧造单色釉瓷的一大进展,並为当时明代彩瓷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前提。这种白瓷的烧制,並不是在釉料中加入什么白色呈色剂,而是由于精选瓷土和釉料,精工粉碎,淘洗原料,除去了原料中的粗颗粒及其它物质,使瓷土中的铁含量降到最少程度,以此方法来增加瓷器的白度,在器物外施上透明的玻璃釉,所以才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来。在制作过程中,将瓷胎制作较薄,更增加了这种白瓷诱人的美感。由于这种白瓷胎薄瑩洁釉润,给人一种甜甜的感觉,故当时人们给它起名为“甜白”。
公元1939年,北平最大古玩商岳彬经呼玉衡之手买下了永乐甜白高足杯,后又买给上海收藏家梁培。当年呼玉衡从雅文斋里搞的货,岳彬赚了钱,呼玉衡得了利。由于当时仅以100大洋拿下此杯,可谓是捡了漏。这杯经呼玉衡,徐震伯,岳彬,梁培之手,都信以为真品,但却有人说是仿制的,这些古玩家都打了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永乐甜白瓷居明清二代白瓷之首,历来对它评价很高。也是收藏家所珍藏的罕见文物。当年古玩商见过真的永乐甜白釉瓷器的不多,除非到故宫博物院的武英殿去,才能隔着玻璃看看,不能上手仔细观赏研究。真正的永乐甜白釉高足杯都较小约12厘米,暗刻八宝纹饰,底足里边有“永乐年制”篆书暗款,小巧玲珑,胎薄釉细,十分喜人。
而岳彬买下的此杯,胎薄釉细,似透明又非透明,刻画的纹饰细腻柔和,篆书暗刻款笔画细似铁线,白釉似玉,十分光润,韵味十足,谁知日后会有人点破此杯为仿品。此杯呼玉衡以100大洋从雅文斋拿走,转手以2000大洋买给了岳彬,净赚1900元,怎能不乐哉。
1914年上海收藏家梁培到处征集明清官窑瓷,岳彬派徒弟去上海做生意,顺便将此杯带上。梁培当时在上海开办艺林古玩店,见了此杯很高兴,便用5000元买下,这样岳彬也赚了3000元,此乃转手就是钱的东西。
时过半年,这件事便在古玩界内传开了,说雅文斋不识货,让呼,岳二人各赚了几十倍的钱,但有人知道内情,说这件永乐甜白高足杯是仿的,于是天津古董商传出呼玉衡,徐震伯,岳彬,程长新,梁培等人都走眼了。半个世纪过去了,90年代初,作者去拜访范岐周,提起永乐甜白高足杯之事,范说;“这件事你回家问你四叔,他仿的他知道”。当年此杯是同泰祥去景德镇仿制的,作者回家找到四叔陈建侯,老人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当年仿制甜白瓷的工艺过程,选料,做胎,刻绘,上釉,焙烧等。他还说;仿制甜白釉最重要的关键在于选料,瓷土中增加高岭土,要用细筛子筛,细得比面粉还细,做胎时用模子灌浆,胎才能薄,釉料也要精选加工,刻绘乃出自景德镇著名画师之手,焙烧要掌握火候。温度烧高东西就爆,烧低就不熟,仿制也是十分不易的。假如此杯是粗制滥造的仿品,就不会让这么多人打眼了。
据说此杯解放后曾在香港拍卖过,海外的鉴赏家和收藏家给了很高的评价,最终究竟以多少价,何人买走就不清楚了。
以上小故事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今天在鉴赏古代瓷器的同时,不但要全面分析,还要知道其中的一些奥妙,有一些民国时仿得好的瓷器,就是今天一般水平的人也不一定能正确地分辨其真与仿来,但都是老东西。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