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们去春秋找什么

我们去春秋找什么

 

有个博友,在我的一篇博文后面,莫名的跟了个评,噢,原来你是湛然啊,什么时候改的名字。之所以说是莫名,是因为一下子没法了解这样的误会是怎么一个来头,后来想想,这样的被误解,如果不是故意瞎说,也不错吧。或许他说中了某些相通之处。比方说近来的文字与心路,与湛然有相似处,在寻找情感的脉络方面,不由自主的,有似一个猛子扎进了春秋,有着诗经演绎的春秋。有周幽王,有褒姒,有郑庄王,有子都,他们的故事,好或者坏,画境一样的,好得那么干净,也坏得那样干净。从来不是一张白纸都可以成为艺术,有了,无论是乱线的写实,还是大动作的挥散,难得的是那一份干净,一直都在。

 

春秋在滋养我们,一直是春秋。历代帝王的选择,是变臭了春秋,孔仲尼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里头没有平等,还有个对等,后来帝王们变臭成三纲五常。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儒和孔家店不同,儒同时也编诗经,儒一大部分属于美学,孔家店没有美学,只有权利分配。这样的孔家店,不过是帝王的摇尾系统。一直把这个民族弄到古老到发臭,绍兴的三霉三臭,成了相应的美学,虽然有个法国人说过,一个不够老的民族不会懂得吃臭。懂得了吃臭就是在一个民族的文化老到发霉发臭的层度,在拿革命者的血沾在馒头上治病的深度悲伤里,抱着的一种绝望中的期盼,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我与湛然心有相通,要感谢相识的机缘,这个民族要重新年轻起来,要有新的希望,我们不约而同的去春秋,寻找的不过是源头上的美的力量。

作者:laoxu1688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