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今天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展出的这件白龙纹梅瓶与扬州博物馆的这一件一左一右,左右对称形成了对龙,一阴一阳形成了阴阳龙。这正是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吻合的。
杨州博物馆(左)和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右)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沥粉工艺)高43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13.5厘米,器身完好,瓶体也是五节接胎工艺。梅瓶的器身龙纹图案采用沥粉工艺装饰,沥粉工艺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在元代的永乐宫壁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北京的法海寺明代壁画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沥粉工艺在元代的瓷器中,不难见到。
该梅瓶颈细、口小、短颈、溜肩、圆腹,通体施蓝釉。釉质肥厚莹润,釉面均净、深蓝稳定发宝石光泽。器身也是一条白龙追赶着一颗火焰宝珠,整条白龙环绕器身一周,龙首上扬颈部细长,龙须飘扬,双脚微微后翘,张口吐舌牙齿锋利。从中可见元人的张扬和霸气,从这条龙身上可见当时元人的精神面貌。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沥粉工艺)高43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13.5厘米,器身完好。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沥粉工艺)高43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13.5厘米,器身完好。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沥粉工艺)高43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13.5厘米,器身完好。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沥粉工艺)高43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13.5厘米,器身完好。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沥粉工艺)高43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13.5厘米,器身完好。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沥粉工艺)高43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13.5厘米,器身完好。
感谢大家到访本博客,欢迎点击下面链接阅读其他相关文章。
欢迎真诚探讨,对于无聊质疑、谬论传谣之人一律不给予回复!藏品物鉴人,从中可看出玩家的档次,在古物面前没有专家更没有权威,我们都是学童。
扩展阅读: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一)还原历史真相,追求真理在路上……
http://blog.artron.net/space-519065-do-blog-id-1291324.html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二):怀疑“你妈是你妈”
http://blog.artron.net/space-519065-do-blog-id-1291614.html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三):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三件说”
http://blog.artron.net/space-519065-do-blog-id-1291698.html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四):浙师大与杨州的霁蓝白龙纹梅瓶比较--上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519065&do=blog&id=1291848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五):浙师大与杨州的霁蓝白龙纹梅瓶比较--下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519065&do=blog&id=1291849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六):浙师大的沥粉霁蓝白龙纹梅瓶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519065&do=blog&id=1291917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七):霁蓝白龙纹梅瓶釉面细部分析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519065&do=blog&id=1291954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八):霁蓝白龙纹梅瓶底胎特征分析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519065&do=blog&id=1292270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九):霁蓝梅瓶的微观分析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519065&do=blog&id=1292384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之十):北宋鱼鳞纹月白釉碗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519065&do=blog&id=1292829
浙师大陶瓷艺术馆争议探讨(十一): 鱼鳞纹月白釉碗的断代依据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519065&do=blog&id=1292981
探讨文章陆续发布中......
扩展阅读:
玩瓷人群的三个层次
http://blog.artron.net/space-519065-do-blog-id-1291640.html
作者:hwg191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