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颜真卿《湖州帖》
暨南大学中国古代书画导师班习作
颜真卿草书作品《湖州帖》为纸本,纵27.6厘米,横5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帖云:“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诸州水,并凑此州入太湖, 田苗非常没溺,赖刘尚书,以此人心差安。不然,仅不可安耳。
此帖大意是:湖州地区发生水灾,百姓得到安抚一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湖州帖》又称《江外帖》,著录首见《宣和书谱》,末款“真卿白”。此帖从北宋、南宋、元明清历代收藏章皆真。书法通篇节奏较为平和柔媚。颜真卿行书不同于他的真书,其行书能放任随意,不拘绳墨,轻松空灵,富有情韵。
“颜体”是指颜真卿的楷书,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比对颜真卿的行草《刘中使帖》
此帖为颜真卿闻知河北藩镇叛乱之将吴希光已降、卢子期被擒获的捷报时所写的尺牍,行草书,8行,行41字。笔力雄健,线条遒逸联绵,“钩如屈金,点如坠石”。而《湖州帖》用笔侧媚多姿,无颜书中锋多屋漏痕意,和米芾行书接近。从书风来看应为后人临作或伪托,米芾一路的“杰作”。
再对比两幅作品中的“抚”字结字笔顺起笔方式等书写习惯均不同,“州”字书写也有很大的不同,《湖》帖笔力弱用笔中侧锋;而《祭》帖州字用笔浑厚有力,结体支撑厚重,笔法中锋为主。“湖”“瑚”二字偏旁不同,但“瑚”结字笔划均衡、中锋行笔,“湖”字则截然不同。
再通过上图与米芾的《研山铭》对比,与米芾的作品个人特征有较多一致,如“蟹爪勾”“撇捺送不到位”“刷书”等。
从书体上来看,经比对此帖更似米书,故《湖州帖》非颜真卿所作。
中和 2021.1.18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