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最近,北京出了一个比较惊悚的展览……

三月份在北京举办的展览里,我最想看的是跨媒体艺术家郑达的个展“未知的未知”。

 

报道称展览由多个大型声光电装置组成,主题又是“AI时代的机器美学”,我于是期待看见一些酷炫好玩的作品,万万没想到,留下的却是阴森恐怖的体验。

 


比如这件《上传者》,形态是一条机械臂膀,一人来高,孔武有力,通体莹洁如白骨,立于四面黑幕之内,只有地面一点光源,把影子打到天花板上,环境布置得像希区柯克的黑白惊悚电影。

 



伴随“刺昂刺昂”的声音,机械臂活动起来,向各个方向弯曲、伸展,末端迸出绿幽幽的激光束,四下里扫射——激光射向我的时候,仿佛是个活物正用独眼睛看我,明知道无危险,我还是下意识地想躲开。

 

整个感觉,好像在看“终结者”身上掉落的残肢,没有杀人的火力,但可以瞄准、定位、搜集和上传信息,足以使人不寒而栗。

 



还有这件作品《生理反应1》,形态是由一千多个电脑散热风扇组成的屏风,离远了看像三块黑色墓碑,凑近了看像堆起来的眼睛,伴随嗡嗡的噪音,“眼睛们”在算法控制下转动,转出一曲密恐患者的摄魂歌。

 



据美术馆讲解员介绍,这只是作品的第一代版本,到了第三代版本,干脆是由散热风扇组成的三面高墙,接天覆地,把观众包围起来做法儿,其压迫感、音量可想而知。

 


第三件装置叫《捕食器的函数》,两米长的杆儿上绑着一条布带,电机带动杆儿转起来,把布带子舞成一个大环,虎虎生风。

 

据讲解员介绍,艺术家事先在户外录了一段风声,再把风声的缓急变化转为后台数据,以此控制电机的转动频率,所以,也可以说这个作品再现了大自然的风声。

 

听起来很有诗意,现场效果却满不是那么回事,那带子转起来像鞭子一样咆哮抽动,无人胆敢近前。



展览中最壮观的作品要数《机器的自在之语》,那是个巨大的金属矩阵装置,有两层楼高,悬在半空,上面贴着八千多颗LED灯。伴随骚气的电子音乐,LED灯有节奏地变幻颜色、明暗、组出琳琅光映的几何图案,教人心荡神迷。



那些摇晃的光亮、色彩、图形,像是矩阵在呼吸、说话,以机器的语言表达自我。

 

更酷的是,矩阵还可以互动——前方垂下一个手柄,观众只要握住手柄,传感器便会把他的心跳速率传入矩阵,瞬时音乐、灯光改弦更张,低音炮响起怦怦的心跳声,如强劲的鼓点,驱使矩阵灯光大盛,组成一圈圈方形的涟漪,一下下收缩、放大。


 

展厅墙面上有两个屏,上面显示着体验观众的心跳频率。

 

 

《机器之语》像个五光十色的游乐园,充分满足了我酷炫好玩的期待,只是,当我在矩阵面前玩起“心跳游戏”,看着自己的心跳被这个金属立方体阅读、放大,化作炫酷的图形和轰隆的电子音效,却忍不住头皮发麻,寒毛乍立。

 

我理解不了机器的“自在之语言”,但机器一搭上我的手,立刻就能读出我的心跳,这不是平等的交流,而是一种被机器掌握的感觉。

 

假设更进一步,机器不仅能读出我的心跳,还能读出我的年龄、职业、薪资水平、婚姻状况、家庭住址(大数据时代,只要掌握足够的算力和信息资源,不难做到)——这还会是个有趣的互动游戏吗?


实话实说,不只是《机器之语》,现场所有由算法控制的机器装置,都让我感到危险、不安。


在机器的形状、机器的音效、机器的力量面前,我格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个“人”,是个脆弱的肉体,短暂的生命,不堪一击的家伙。总之,是机器的反面。

 

AI这么厉害的东西,虽然是人发明出来的,但是,迟早会反过来打败人征服人吧”,看完展览后,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是拜展览所赐吗?也不完全是,对于AI的质疑早就存在于学术界,最悲观的说法是有一天AI智慧会发展到人类无法理解的高度,人类的生杀大权将完全由AI掌握。但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在现场面对令人畏惧的机器又是另一回事,这次展览的机器装置确实给了我更直观的感受。

 

其实,AI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在我们的生活里了,面部识别、Siri语音助手、客服机器人、“猜你喜欢”的广告推荐……面对这些AI应用,谁也不会感到恐惧,因为它们已经是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面对家里每天相处的宠物猫狗,会忘记它们也是长着獠牙的动物。



郑达的展览给了大家一个机会,暂时抽离出日常的处境,重新审视AI——这股陌生又强大、即将决定我们未来的力量。

 

这正是艺术家的可贵之处,永远提供另一种视角下的鲜活体验。

 

有趣的是,郑达在采访中称对AI机器的发展保持着乐观态度,但我从作品里可是一点没感觉出来啊。

 

可能是我的问题。换个人来看,说不定就会觉得这些装置温柔可亲,妙趣横生。

 

但是即便观众的感觉与艺术家的初衷有出入,也不算什么,因为“被误解是创作者的宿命”,没什么大不了的。


往期推荐


 不良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


(朋友,创作不易,点个在看再走吧)

作者:艺术头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