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石朴访谈录:怎样看待碑学与帖学?

  石朴访谈录:怎样看待帖学和碑学?

  文/石朴

  问:您怎样看待书法中的帖学和碑学?

  石朴:帖学和碑学是一个东西

  问:一个东西?

  石朴:你比方说刻到碑子上变成碑学了,你写到纸上就变成帖学了。

  问:对。

  石朴:一个东西,两种分法。

  问:但是后世学者往往强调它们的不同。

  石朴:一个东西,两种分法。碑学和帖学这是他们学术界的分法,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就像)茂叫做密,密叫做茂。但是他这个分法是有所侧重的。这个分法有它的科学道理。

  那碑和帖的区别在啥地方?碑主要是从魏碑这个地方,讲魏碑这个地方,碑上刻的东西显示出它的力度相应的比较大。你看拿刀一刻,你想你要拿凿子用力气打,不就有这个石头挫的这种痕迹吗?我们往往把这种特征明显的叫碑学。碑子上长年累月的放在那个地方,它一般来说,筋骨比较强,这叫碑学。

  那为啥清朝时期强调碑学呢?就是人们过去光老写帖子,容易产生崇尚技巧,就是老是过分强调用笔的技巧,忽略它们最本质的筋骨。这个时候了,他就让你强调一下碑学。碑学的目的主要是强调筋骨,就是金石气。就是你写这个字,一定要有金石气息。你有了金石气息,就等于说碑学了。没有金石气息就不是。

  但是帖学里面也有碑学的东西。就是你在写帖学的时候,在纸上写也有金石的感觉,如金如石。实际上在纸上写着看起来像高空坠石,对不对?很有分量,沉若金石。沉若金,崩如石。虽然在纸上写的是帖学,但碑学的东西已经进去了。但是帖学呢,帖学里面有温润和变化,有墨,墨色的渗化和水墨的交融,和笔意的细腻。

  帖学的特点和碑学的特点。碑学的特点是筋骨很强。帖学的特点是笔意很细腻,变化很丰富。但是缺陷的话就是,如果你不善于学的话,你就走到技巧上去了。玩了玩用笔的这个技巧,但是没有筋骨了, 把最主要的东西失掉了,所以说要强调碑学。碑学用那个潘天寿先生的话就是"强其骨"。"强其骨"就是强调了碑学。

  好多人写字写成了木头棍子一样,写字跟面条一样,春蛇秋蚓。像这些人就需要加强一下碑学。

  那么有些人写字呢?看着很秀气,用墨还可以,但没有筋骨,没有重量感,这也应该加强碑学。

  如果按阴阳来说,碑学属于阳,帖学属于阴,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讲完了。

qckOFrAgWeEVSCXXIt6FxOZDL7w40ZqFazqpJa22.jpg

sjvIYllrwokSuvMt5ExHjvo3jgeXe7lJuDhOh78i.jpg

吴昌硕   石鼓文  清

WKT8yquRSGOS6j66EPJJRhnAhUGJYY0XFxsphCe6.jpg

赵之谦  云泉水七言联  清

W0BuNLzfMbUAT10PTA25RiW3luNpIOgaQxk2Csbt.jpg

石朴  临颜真卿《争座位帖》之一  2020年

ouvPyfmcN4zzJhuxSmuOlj3f1zQAo9v2zV722r4b.jpg

​石朴  临黄庭坚《教审帖》 2020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